第八百四十九章 大魏心思(第2/2页)

“皇上,早朝的时辰到了。”德全公公进来出言打断了火翊的沉思。

火翊低头再看了一眼他手中的国书,想到这事属于朝廷大事,决定直接就拿到了早朝上来商议。

各国历来在自己的国力上,不是压倒性的强过他国,往往都会同意他国提议过来的邦交请求,暂时的求得短暂的和平。

昌邑国这时的国力跟大魏国相比,还算不上是占据了压倒性的便利。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尤其是两国的护国大将军,都是能够令敌方闻之丧胆的良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两国可以建立邦交,对于双方都有好处。

“众爱卿如何看这件事情?”火翊把大魏的来意说明,想不到他登基的第二日就遇到了两国建交的这等大事。此事对于昌邑来说还看不出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摄政之后,火翊对于朝廷的运作已是得心应手。很快就进入角色。

“臣以为,两国能够不开战,对百姓来说是善事。”丞相第一个站出来发表了他的意见。经过了太医的悉心呵护,他的伤势恢复的挺好,现今已经可以上朝了。

新皇新立,正是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时机,能否在新的政权下得到新皇的认可,尽早的融进新皇的圈子里是每一位大臣的心愿。

丞相也不例外,身体见好就立即上朝,生怕落后于人。

火翊对于之前丞相的所作所为,由于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指向他,也就对他网开一面,没有削他的职,依然正常留用。

丞相一职是保住了,只是火翊对他也起了防心,不再重用。采取了把他凉在一旁的策略。

丞相尚未感觉到火翊对他的态度,依然以一国之相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朝廷的决策中来。

他的提议,火翊不置可否。并没有接下他的话,他的眼神看下朝堂下的文武百官。

火翊的态度,令丞相有了一丝的尴尬,他站在朝堂中间进退两难。即没有附议的大臣也不见火翊对他的提议表态。他只好就那么干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