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斗米几钱(第2/3页)

冉颜点点头,“这是应该的。”

冉颜仔细想了又想,脑海中对十五两银依旧没有丝毫概念,心里不由得叹息,原主可真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大小姐,她要活下去可不能这样,遂问道:“一两银能买多少米粮?”

晚绿心中难受,原本自家娘若还是在主宅,早就应该习管家事了,可如今连斗米几钱都不知……

心疼归心疼,晚绿还是十分仔细地与冉颜说道:“一两银是一贯,也就是一千,一斗米是五钱。十斗米是一石,一两银能买二十石米粮。这还是一般年头,若是丰收,我们江南道米粮、四一斗也是常有的。”

冉颜点点头,一石米大约等于五十九公斤,这她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一两银在大唐竟然能买一千多公斤的粮食!

同时也感叹,古代贵族的生活实在奢侈,一支簪就能换那么多粮食!

“娘身不好,奴婢买了些碧粳米,这碧粳米是河北道产的,本地没有,要四十一斗呢。”晚绿叹道,碧粳米大多都运往长安卖的,运到其他地方的少,商家都愿意往权贵府上送人情,所以不仅贵,而且难买,晚绿死磨硬泡的才买到五十斤。

“啧啧,可惜了。”晚绿忽然感叹道。

冉颜向她投去疑问的目光。

晚绿道:“那嵌宝石的蝶簪是成对的,单支买折损了不少钱,娘当时若是把十八娘头上另一根一并拔了,咱们能卖四十两呢!”

冉颜扑哧笑出了声,“你还真是够黑心的!”

“黑心便黑心罢!奴婢不过是手里攥着旁人的钱,心里舒坦,娘可是大发神威,做了回霸王呢!”晚绿想起前几天冉颜那“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就激动得两眼冒光。

冉颜微笑着任由晚绿在旁边叽叽喳喳,进了院,两人在廊下脱了屐鞋,只着素袜踩在木质的地板上,日本的和风便是承袭了唐朝的这种风格。

生计问题解决了,冉颜的病情也在一日日地好转,因此小院里也颇添了几分喜气。

吴修和不知怎的,又忽然决定不走了,有人给吃给喝,也不再去城中坐堂,只偶尔上山采些草药来充实他的私藏,日过得优哉游哉。

府中仅有的几个下人只看庄,不负责伺候冉颜,因此邢娘和晚绿忙里忙外,一刻也不得清闲。

只有冉颜闲得长草,她从前是工作狂,但在大唐又没有尸体让她验,以至于精神支柱倒塌之后,形容有些呆滞,尽管邢娘和晚绿给她出了不少主意,可吟诗作画也不是冉颜所喜,所以依旧有些无所适从。

握着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个端端正正的“静”字,冉颜又开始发呆,她不仅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也继承了技能,至于水平如何,冉颜也不甚清楚,只觉得这字写得端正秀气,在她看来,字只要能入眼就行,不追求别的。

“晚绿,我想出去走走。”冉颜放下笔,看着一大早好不容易闲下来的晚绿。

“吴神医说您身恢复的好,出去走走也好。”晚绿是个爽快的,行就行,绝不会拐半点弯。她这厢说着,便飞快起身去取了一个幂蓠来,给冉颜戴上。

世人多以为大唐皆是以丰胸肥臀为美,开放热烈,其实不然,至少贞观初年还并非如此,女出门还是需要遮掩一些,不能随便将容颜示于外人。

幂蓠似是一种斗笠,四周带有皂纱(黑纱),戴上之后将整个身都罩住,以后出现的帷帽便是这幂蓠演变而成。冉颜觉得挺新鲜。

时是清晨,热气还未上来,夏风中带着微凉的温,十分舒适。

冉颜站在村头一个小土丘上,俯视村,阡陌交通,炊烟袅袅,偶尔有狗吠之声,一片低矮的房舍沐浴在橘红的晨光之下显得静谧且活泼,那种再世为人的喜悦第一次乍然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