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余众(第2/2页)

项庄同样怒目而视,不留情面的斥责景驹。

项佗更是冷着脸,手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景驹被三个项家人用大眼瞪着,心气弱了几分,但嘴里还是忍不住回道:“天高路远,人心难测,他项籍在南方的事情吾等怎能知晓,说不定是……”

“够了,还敢在此胡言!”

景同突然开口,阻止了弟弟的胡言。

他起身向三个项氏之人拱了拱手,道:“景驹妄言,诸位还请见谅。他只是见赵佗在南边屡战屡胜,即将征灭百越而归,心忧之下口不择言。”

见到景同的模样,再想到自己项氏诸人皆蒙对方庇佑方能活命。

项声忙道:“吾等理解,景将军放心便是,项籍既然说了会刺杀赵佗,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反悔。”

听到这话,景同却苦笑道:“其实我反倒不希望籍儿真行刺杀之举。如今天下已为秦人所有,以当今形势来看,就算秦国没有赵佗,六国之人也绝无复国的希望。所以没必要为了刺杀赵佗丢掉性命,令尹只剩籍儿这唯一的血脉啊。”

景同声音充满悲凉。

他想到了当年在睢水畔自刎而亡的项渠,又想到了在淮水边殉国的项燕,以及那慨然起兵的项梁兄弟。

项氏一族满门忠烈。

他真不想看到项籍为了此事而死。

更何况景同曾和赵佗交手多次,对赵佗的本事很了解,并不认为这样的人物能轻易被项籍刺杀。

项籍这一去大概率是白送了自己性命。

这两年来景同每想到自己放任项籍这个不懂事的孩子做出鲁莽的行为,就感到非常后悔,觉得自己有愧于项燕、项渠父子。

特别是随着项籍每一次爵位晋升的文书传到盱台来,都让景同心中的恐惧和后悔加深。

爵位升的越快,就代表离项籍刺杀的时间越近。

景同难以忍耐,这一次召集项氏的族人到这里来,正是为了对这件事情进行补救。

深吸口气后,景同对项声和项庄等人郑重说道:“我希望尔等能以项氏一族的秘语为项籍传书,让他放弃刺杀吧。复仇已不可取,我希望他能保住性命回来。”

所有人都愣住了。

数日后,一封由盱台刘氏寄出的信件,混合在当地人写给前线子弟的家书里,被邮人一路传递,送往远在数千里外的西瓯前线。

到了初秋时节。

远在西瓯屯田驻守的秦军士卒,纷纷收到来自老家的来信。

“哈哈,就知道没我在身边,老范的日子肯定没什么意思,果然给我写信来了。”

刘邦手里拿着一封来自居巢的信件,嘴里嘻嘻哈哈的笑着。

这时,他看到旁边同样看信的项籍。

“咦,羽弟,你脸怎么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