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考校(第2/3页)

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去锦衣玉食享受酒色美人,学这些枯燥的治国之道做什么?

背书?

以前背的东西,在出宫开府立宅后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他们的水平自然是可想而知。

没想到今天他们这位父皇,突然来了个抽查背诵,当场就让诸位公子现了原形。

诸位公子搜肠刮肚的在记忆里搜寻那些快要遗忘的字句,一个个背诵的磕磕绊绊,甚至还有将几篇律文背串的。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不……不……”

被抽查的公子高支支吾吾的背不下去。

他干脆哭丧着脸跪在地上,向始皇帝求饶道:“父皇,儿臣无能,背不出来,还请父皇责罚。”

始皇帝板着脸,没理他,看向旁边脸色发白的公子将闾。

“下一个。”

没过一会儿,来参加这次家宴的公子大多跪在了地上,排成了一排。

这让一旁的赵佗看的汗毛倒竖,他想起前世上学时抽背课文的场景,这可真是太熟悉了。

“嘶……皇帝等会儿可别叫我背啊。”

赵佗心惊胆战,连忙低下脑袋,假装逗弄儿子,深怕被始皇帝注意到,一会儿也点名让他加入背书的行列。

好在始皇帝板着的脸,在轮到胡亥时,终于松开了。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胡亥流利的将整个《禁使》篇背诵下来,喜滋滋的对始皇帝道:“父皇,我可一个字都没背错吧?”

“嗯,没背错。”

始皇帝满意的笑着,然后转头对跪在地上的诸位公子训斥道:“尔等不如长兄也就算了,怎得连幼弟也比不过。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真是混账!”

诸位公子战战兢兢,面色哀苦,只能求饶道:“父皇,吾等皆愚钝之人,回去之后,一定好好习诵。”

“哼,起来吧。”

始皇帝摇摇头,让这些公子起身回位,然后又转头看向胡亥赞道:“你年纪虽小,但学的不错,比你这些兄长好多了。”

胡亥嘻嘻笑起来,顺口说道:“父皇,还是中车府令教导的好,我这才能记住呢?”

“嗯,你这师傅倒是选对了。”

始皇帝望向殿尾的赵高。

赵高忙道:“皆是公子聪慧过人,非臣之功也。”

始皇帝笑道:“在朕面前无需推功。中车府令教导公子有功,赏六金。”

“臣拜谢陛下!”

赵高忙俯身行礼,待到起身时,看到胡亥正对着他得意的笑。

他对胡亥回了一个笑容,心中却暗暗叹了一声。

始皇帝虽然夸赞胡亥背的不错,但也只到此为止,没有像对待扶苏一样,去询问胡亥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大概是看他年纪还小吧。

没机会了。

作为始皇帝的知心人,赵高很清楚这次家宴真正的目的。

始皇帝之前让长公子扶苏去主持迁徙六国宗室贵族的事情,是在考验他的能力以及政治倾向。

现在召集诸位公子举行这场家宴,则是要在自己的诸位儿子中再进行对比一番,看看自己的儿子里面,是否还有可造之材。

结果扶苏和胡亥之间的诸位公子,面对始皇帝的突然抽查,都表现的平庸不堪。

长公子的表现不说完美,但绝对是上乘,能与他相比者,唯有胡亥。

但胡亥年纪太小,而且不如长公子的势力庞大。

岳丈是廷尉李斯,妹夫是武功侯赵佗,又与蒙恬共事。

这些都不是才刚十三岁的胡亥能够相比的。

今日这场家宴,始皇帝大概将做下最终的决定。

在赵高的担忧中,这场家宴总算是过去了。

“尔等退下吧。”

始皇帝挥手,让诸位公子先行离去,然后又说了一句:“武功侯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