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刺客归来(第2/3页)

李于眨了眨眼,道:“尚书仆射啊,我记得好像只有六百石吧,是尚书令的佐官,掌文书众事,不算什么实权职务。但因为负责呈送文书,可以经常见到皇帝,甚至随侍于皇帝身侧,父亲莫非是打的这个主意?”

李斯颔首道:“由儿之前在宫里当中郎户将,侍卫皇帝多年。如今让他去做个尚书仆射,常在皇帝面前走动,或许哪日皇帝便想起旧情,唉……”

李斯重重的叹了口气,虽然心里抱怨,但为了儿子,他还是操碎了心。

皇帝即将东巡封禅,李由作为尚书仆射,掌文书之事,自然也会跟随,也可以表现表现。

李由现在不去打仗,想来就不会再有什么“数奇”之事了吧。

“这一次东巡封禅,由儿好好表现,或许能重得皇帝青睐啊。”

……

秦国东海郡,兰陵附近。

一处山林中,几个男子正坐在林间休憩。

“可恶,秦人竟然如此狠辣,将齐地诸田尽数迁徙入关中,又以豪强为县乡之吏,这些人得秦人扶持,甘为其鹰犬,若非子房你提前看穿,吾等的脑袋恐怕已经被那个晏采砍下来了。”

公孙信想到前两日的事情,还有些难以释怀,不停怒骂起来。

他们从海外归来,欲要联结六国反秦义士,以筹谋刺杀皇帝的大计。

哪知道回来后,才发现秦人竟然已经将齐地诸田、以及韩、魏的所有宗室贵族全都给强行迁入关中,使得这三地的反秦力量十分衰弱。

他们只能暂时寄身于一个叫做晏采的齐地豪强的家里。

齐地诸田被秦人强制迁走后,原本的齐地中小贵族和豪强地主就被扶持了起来,成为县乡之吏,以弥补秦吏不足的情况。

他们寄身的这个齐地豪强晏采,据说是姜齐时代那位著名使者晏子的后代,也是昔日张良等人在齐国游说齐王建时所结识的,当时属于反秦阵营,是他们在齐地不多的几个盟友。

对于张良等人的到来,晏采持欢迎态度,并保证为他们掩藏踪迹。

结果没多久,张良就机敏的发现晏采有趁夜擒杀他们,以向秦人邀功的打算。便干脆的让跟随他们的獩人武士对其进行斩首,然后趁乱逃了出来,一路钻山林,走野路,这才逃到此处。

耳边传来公孙信的骂声。

张良抬头看向天空,只见天色阴沉,太阳躲在层层乌云后,看不清具体的模样。

他冷笑道:“秦人吞并六国的时间太快了,他们的吏员少,短时间内无法控制整个诸侯故地,故而怕六国贵族生乱,所以便想出这迁入关中进行控制的法子。不得不说,提出这个建议的赵佗,还真是一个治国的人才。”

“赵佗。”

听到这个名字,公孙信打了一个寒颤。

他摇了摇头,将这个六国义士眼中的大秦鹰犬逐出脑袋。

然后低问道:“子房,那晏采说秦皇帝即将来齐地泰山行封禅大礼,已经提前传令让沿途郡县做好准备。这正是我们行刺杀之举的好机会啊。但现在齐地满是秦人鹰犬,吾等难以行走,这如何是好?照眼前的情况,恐怕没下手的机会啊。”

公孙信有些不甘心,他们为了这场刺杀大事漂洋过海,寻找能出手的刺客,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了半岛上獩人君主沧海君和朝鲜之主箕否的资助,让他们有了刺杀的可能。

哪知道齐地却是不再适合他们行走,那些被秦人扶持的当地豪强,对于他们可没什么好感,一旦发现必定上报官府。

张良略一沉吟,转头看向南方。

“齐地已不可留,那就去楚地。六国之中,以楚反秦最烈,势力也最大,秦人之前借助兵威迁徙齐、魏、韩三地贵族宗室,尚来不及动楚人。吾等若入楚地,则如同鱼入大海,绝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