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义渠故地(第2/3页)

“义渠旧地啊……就是那个睡了秦国太后,就亡了国的义渠。”

赵佗暗暗吐槽,说起来北地郡的疆域,秦国得来的不算很光彩。

义渠原本是秦国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戎人部族,势力很强,与秦人素有仇怨,曾经趁着公孙衍合纵五国攻秦的时候,从背后捅秦国刀子,乃是秦人心腹大患。

不想办法剿灭义渠,秦国就很难聚集全力东出征伐。

后来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就巧施美人计,和义渠王勾搭上,还给对方生了两个孩子。

待到浓情蜜意之后,宣太后将义渠王诱到甘泉宫杀死,然后发兵北上,剿灭了义渠,在此地设立郡县治理。

北地郡的郡治就在义渠,也是这一次赵佗的大军囤聚之所。

秦国北伐,共出兵三十万。

按照庙算时,赵佗和太尉王贲等人定下的大战略。

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将分成三个出兵方向。

分别是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

其中北地郡离内史近,又有回中道相通,可以保障大军的后勤补给,再加上北地居于上郡和陇西郡中间,可联络两地,相互策应,故为主攻方向。

赵佗自率二十万大军从北地发起进攻。

陇西郡和上郡,各有五万人马聚集,分别由老将羌瘣和杨原率领,为大军侧翼,随时等待赵佗的出击命令,向河南地发起猛攻,此为东西并进,南北夹击之策。

不过那是明年的事情了,现在关东之地征召的大军还在赶来的路上,关中子弟也要等到明年春耕后才进行征发上路。

赵佗现在先去北地,一个是要提前训练骑兵,普及他的骑兵三宝,另一个则是在边境能更好的掌握胡人的情况。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之前秦军攻伐山东六国,有秦国间人和六国叛徒提供的情报,可以说对六国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

就像秦齐之战,还没开战,赵佗就知道了齐国兵马的数量,甚至大司马的杀手锏等等,并因此制定出相应的战术,最终轻松取得胜利。

但现在他面对的是来自河西的月氏。

赵佗对月氏的了解非常少,甚至还不如匈奴呢。

他必须要先摸清了敌方的情况,比如兵力数量、部署,统帅将领的信息,才能研究出实际的作战策略。

“上将军可招乌氏倮(luǒ)相询,此人曾被皇帝褒奖,位比封君,如果说秦国谁对月氏最为了解,恐怕非此人莫属。”

眼见郦食其口若悬河大出风头,新任的上将军幕僚陈平也不甘示弱,献上了他的第一条建议。

“乌氏倮……”

赵佗眼睛微眯。

这人的大名他听过,是秦国鼎鼎有名的两大官商之一,和西南那个卖丹砂的巴寡妇清齐名。

乌氏倮并非真正的秦人,他出身乌氏戎族,靠着当地的地利,牧养牛马进行贸易。

他将自己养的牛马卖到秦地,换取大量丝帛缯物,然后用十倍的价格转卖给西边的戎人部落,换得数量众多的牛马。他又将这些牛马卖给秦人,换得更多的丝帛,转手又卖给戎人……

在这样的倒卖手段下,乌氏倮积累了无数的财货,他名下牛马漫山遍野,数之不尽,需要用谷物才能衡量。

而且此人还非常的聪明,知道一个光有财富的商人,是难以在秦国立足的。

在秦国征伐山东六国的时候,他很懂事的为始皇帝献上了大量的牛马牲畜,以助秦军征伐,并不时献上一些来自西边的奇珍异宝。

这份忠诚,让始皇帝很高兴。

大手一挥,就让这个戎人出身的商贾在秦国位比封君,给与了他很高的地位。

因为长期做倒卖生意,乌氏倮也和月氏有贸易往来,就像陈平说的,整个秦国如果要论谁最了解月氏的情况,恐怕只有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