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入宫相见(第2/3页)

公子文。

公子武。

公子昌。

……

一堆从未听说过名字的公子向赵佗行礼问好,让他对秦始皇的儿子们有了个大概了解。

其中扶苏以下,年龄最大的公子文和公子武是一对兄弟,两人对赵佗表现的十分殷勤,看上去颇有讨好之意。

赵佗面色平静,只是以常礼待之。

直到他听到最小的那孩子报上姓名时,赵佗才脸色微变。

“胡亥见过大庶长。”

那最小的孩子只有几岁,瞪着大眼睛看着赵佗,小脸上带着婴儿肥,看上去还有些可爱。

胡亥!

小屁孩一个!

赵佗盯着眼前的胡亥,拢在袖子里的手忍不住握成了拳头。

他有一种想把对方按在地上,脱了裤子,狠狠打他屁股的冲动。

“咦,大庶长看我干嘛?莫非我脸上有黍米?”

胡亥眨眨眼,一边歪着脑袋打量赵佗,一边伸手在脸上乱摸。

这动作倒是让赵佗紧绷的心松了不少。

只是个孩子罢了。

如果历史上没有他那位赵氏老哥的引导,胡亥也不会做出那些事情。

“公子说笑了,赵佗只是见公子十分聪慧,日后必是个有福之人。”

赵佗对着胡亥咧嘴一笑。

胡亥看到大庶长对着他露出满口白牙,莫名的一个哆嗦。

一番寒暄之后,扶苏便请赵佗入寝宫,正式给诸位公子开始讲他此番征伐的事情。

“我昔日入伍,跟随李信将军……”

赵佗缓缓开口,按照皇帝的要求,从头开始讲起他所经历的统一战事。

不过赵佗嘴里虽然讲着故事,心思却不在这里。

他想要的听众,并不在。

故而相比前几次的眉飞色舞,他这一次就显得有些缺乏激情,省略了许多东西。

但饶是如此,诸位公子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在加冠之前,都身居宫中,少有外出,没有多少阅历。何曾听过赵佗所讲的各种战事和各地风土人情,一个个的都被赵佗口中所说的东西给抓住了心。

到了最后,赵佗在讲完灭齐的战事,便说道:“故而一切战乱,皆是由分封而起。若是我秦国一统天下后也分封诸侯于各地,待到数代后,各国血缘淡薄,必将战事重启,彼时又不知要让天下经历多少年的战乱,让多少士卒死于疆场之上,血流成河,白骨蔽野啊。”

“皇帝圣明,便是看到了这一点,欲让诸夏永为一家,再不起争端攻伐,还天下太平安乐,这才废分封而行郡县。此等苦心,诸位公子当明晰才是。”

赵佗说到这里,为他的此番讲演做了个总结。

“父皇圣明,心怀天下。”

“然也,分封之制乃是乱天下之制,自当废除才是。”

诸位公子顿时应和开口,特别是公子文和公子武等稍年长些的,一个个趁机拍起了秦始皇的马屁。

赵佗冷眼旁观,感觉这些公子说的都是些场面话。

如果说胡亥、将闾等年岁小的公子还有可能敬服于赵佗这番说辞。

那些稍长的公子,早已明白实际,知道分封制对他们的好处,怎么可能听赵佗讲一些话就被说服,一切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不过赵佗觉得无所谓,毕竟秦朝的公子,除了最受皇帝宠爱的胡亥需要注意外,其他人基本翻不起什么大浪,可以直接无视掉。

赵佗抬头看了窗外一眼,见天色昏黄,竟已接近黄昏时候,不知不觉竟然还是讲了这么久,他站起身来,对诸位公子拱手告辞。

扶苏回道:“此番多谢大庶长,让吾等兄弟明白了一统天下之艰难。吾等本该亲送大庶长出宫,不过我欲考校诸位兄弟一番,便不远送了,还请大庶长慢行。”

“兄长,吾等该送送大庶长才对,此等行为不合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