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帝号纷纷(第2/4页)

这些事情让李斯感到了威胁。

虽然秦王政征辟这些儒生,很有可能是为了装点门面,但李斯却不能放松警惕。

特别是当今左丞相王绾,颇与儒生亲善。

如果那些家伙借着王绾的力量,借着博士的职位,影响到大王的思想,那对他们崇法之徒来说,问题可就大了。

故而他才会想借着杀三王之事,来进行震慑对方。

这是个好机会,齐王建位居齐鲁之地,颇好儒学,将其残杀,也可告诉那些儒生,这秦国乃是他法家的天下,一展他法家的威风。

结果此事被赵佗所劝阻。

“赵佗甚得大王宠爱,能谏王而易事,当不与他冲突。”

李斯眯着眼,显露出政才的赵佗让他感到一丝威胁,但如今相比赵佗,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敌人,需要李斯来对付。

儒家。

……

博士学宫。

七十位博士聚集一堂,为帝号之事进行讨论。

“昔日秦、齐两国并雄于世,两王互相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可见秦有以地域称帝的打算。如今秦王一统天下,不如就称‘中帝’如何?”

一个博士引昔日齐秦互帝之事,推出“中帝”名号。

“中帝?”

“不妥不妥,以吾之见,或可称虞帝,亦或是益帝?”

另一个长须博士立刻否决对方提议,一口气想出了两个名号。

提出“中帝”名号的博士顿时眉头紧皱,质问道:“何为虞帝、益帝,典出于何?”

长须博士抚着额下长须道:“吾查典籍,知秦之先乃昔日之伯益。”

“伯益辅佐舜帝驯服鸟兽,被任命为‘虞’之职,所谓‘益主虞,山泽辟’是也。”

“之后伯益又佐大禹治水。大禹亡殁之前,欲禅让天下与伯益。可惜被大禹之子启用武力所夺,方有夏后氏一朝。”

“故天下本为伯益所有,今伯益后代,嬴姓子孙重取天下,这是上古就已经注定的事情。”

“追秦帝业之祖,得姓之祖,乃伯益也。不如就尊伯益之名,曰‘益帝’。或以伯益之职为号,曰‘虞帝’,此亦可称之为天命也!”

“益帝,虞帝?不够尊贵!”

众博士为了帝号再次相争起来。

谁都想自己鼓弄出来的帝号被秦王政采用,成为天下之主的名号。

故而纷纷贬低对方所取的帝号,同时吹捧自己想出来的,一时间众博士吵得口水横飞,唾沫四溅。

仆射周青臣听到眉头直皱。

七十个博士,七十张嘴,转眼之间,就冒了几十个帝号出来。

各个引经据典,争得不可开交,让他这个仆射也很无奈。

周青臣干脆转身,欲出博士学宫,出去透透气。

就在这时候,他看到学宫角落里正有个年轻人,看着那些吵得面红耳赤的博士们,脸上露出笑,笑中似有不屑之意。

周青臣眉头一挑,上前叫道:“叔孙通,众博士皆苦思帝号之事,你乃孔氏门徒,想来必有高见,当可说说。”

叔孙通,孔氏传人的弟子。

因为他的老师孔鲋推却了秦王政征辟,但又害怕秦王政发怒怪罪,就让弟子叔孙通前来咸阳受命。

不过不知道是秦王政心中生气,还是因为其他的缘故,这叔孙通并没有被任命为博士,而是为待诏博士。也就是等待被任命为博士的人,只能算作是预备役。

因为这叔孙通乃是孔氏门徒,所以周青臣对他颇有关注,如今看到这个年轻人脸上表情有异常,不由心生好奇,就开口询问。

听到仆射周青臣问话,叔孙通连忙拱手问好。

他略一犹豫,便说道:“吾闻上古帝王之前,尚有三皇为尊,曰天皇,地皇,泰皇。今观秦王之功业,已是上古帝者不能及也,不如取‘皇’字为号,方显尊贵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