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君子之殇(第3/4页)

更别说,齐人若真敢对他偷袭,不管成没成功,等待齐人的恐怕都将是屠城的下场。

城中十余万齐人都将为他陪葬,甚至整个齐国,都将被愤怒的秦军撕碎。

那样的代价,齐人恐怕承担不起。

大司马不会愚蠢到这样。

虽然赵佗放心,但郦商还是亲率短兵,持盾跟随,若真遇到危险,好进行掩护。

战车行至赵佗和田冲皆能看清的距离后停下。

赵佗看着城头上的田冲。

大司马四十余岁,方脸短须,戴冠着甲,腰间佩剑,真是一副英武将军的姿态。

“赵佗见过大司马。”

赵佗拱手行礼。

田冲站在城墙上,满脸复杂的看着下方的赵佗。

此子二十岁,只有他年纪的一半,却是在战场上将他正面击败,是真正的天下名将。

“赵将军不用多礼,今日是冲向将军投降,安能受将军之礼。”

田冲按照礼节还礼,又道:“冲冒昧请赵将军前来,是想在开城请降之前,与赵将军说上几句话。”

赵佗眉一挑,心中有了某些预感。

“大司马请说。”

田冲先笑起来,伸手指向他的后方,说道:“我让我的副将从东门出去,好将我的请罪书信递交给大王,还请赵将军勿要截杀,也好让大王知道我田冲之罪。”

赵佗怔了怔,回道:“大司马开口,赵佗自是答应。出城之人,我不会派人追击。”

对赵佗来说,甄城之中,他只在乎大司马一人。

区区副将和几个短兵,走便走了。

而且有人将甄城投降的消息带回临淄,更能增加齐王建和田假的恐惧,反而有助于秦军接下来的布置。

田冲颔首,笑道:“有赵将军这话,我就放心了。”

短暂的沉默。

赵佗静静等待着。

田冲暗自轻叹一声,再度开口道:“吾还有一事想请赵将军答应。”

“大司马请说。”

“田冲斗胆,请赵将军日后勿要滥杀齐人。”

赵佗皱眉道:“大司马不相信赵佗?我既然与相夫先生立下约定,只要城中齐人不做乱,自然不会滥施杀戮。”

田冲摇了摇头,他略微沉默后,说道:“我说的不是甄城,而是临淄,是整个齐地!”

赵佗抬头,盯着田冲。

只见这位大司马也看着他,脸上充满哀求之意。

这不是临阵胁迫,而是一种悲哀的乞求。

赵佗懂田冲的意思了。

哪怕他不答应,田冲还是会投降的。

但赵佗还是应了下来:“我答应大司马,只要齐人不行反抗之举,我赵佗麾下之军,绝不会在齐地行滥杀之事。”

“赵将军能够答应,真乃冲之幸也。”

田冲抿嘴一笑,眼中满是复杂。

他让田儋回临淄,去帮助齐王守城,是被自身的情感所驱动。

他田冲作为妫姓田氏的子孙,齐国的大司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沦亡,不希望祖宗社稷覆灭,不论处于何种劣势,他田氏的人都该为祖宗社稷寻找最后一缕生机。

但从理智上来说,田冲又很清楚赵佗的能力,知道秦军的战斗力是多么的强。

他这一败,齐国恐怕是存不住了,将会继其余五国的后尘,走向末路。

情感与理智的碰撞,让田冲既乞求赵佗放田儋回去,给齐国寻找最后的生机。

又希冀赵佗在灭亡齐国后,能够保全齐人的性命,不滥施杀戮。

如今,见赵佗答应。

田冲算是心安了,他站在城头,对着城下的赵佗躬身一礼。

“赵将军仁德,冲再无请求。”

赵佗感慨道:“大司马不为自己出言,只为齐人着想,实乃真君子也。”

“君子?”

听到这称呼,田冲身子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