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赵佗赐氏(第2/3页)

“听闻君子向大王建言,日后秦国拥有簪袅以上爵位者,子弟可入学室。横不想子嗣入学室后因无姓氏而受人讥讽,还望君子能赐横以氏。”

说着,横稽首叩地,声音姿态诚恳哀切到了极点。

赵佗一怔,然后反应了过来,横在求他赐氏。

上古姓氏,二者分离。

以姓别婚姻,以氏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所以在上古之世,从对一个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出他的身份贵贱,甚至祖先由来。

虽然随着列国混战,诸侯相继亡佚,昔日高高在上的拥有氏的贵族,相继沦为平民庶人,导致对于姓氏的称谓不再那么严格。

然有氏之人,就算现在是个平民,但其祖上一定阔过,先天里就会带有一丝傲气。

比如刘季,别看他只是个丰沛之间吊儿郎当的游侠,但他的曾祖父可是魏国大夫。再往前追溯,刘氏出于范氏,那更是执掌晋国权柄的六卿之一,可见其氏之显贵。

而横这种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世代贱民,毫无出息的那种。

所以有氏和无氏,听上去就是不一样。

无氏之人,大多数人一听名字,心里就会忍不住生出鄙夷之意。

虽然时代不同,现在对于姓氏的计较不是很严格,以横不更的爵位,相当于春秋的士阶级,甚至还可以给自己取一个氏出来。

但自己取的,总感觉要低人一等,甚至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取得不好还可能被人耻笑。

故而横如今求赵佗赐氏,便是想摆脱这个被人鄙视的处境。

赵佗拥有少上造高爵,相当于春秋时代的卿级别,自然是有给人赐氏的权力,而且还能让这个被赐氏的家族世代感到荣幸,引以传颂。

对于这种请求,赵佗自无不可。

他略一犹豫,说道:“你以农术在秦国显名,获得不更爵位,方有今日之荣。沤肥、曲辕犁等事物更是利国利民的上农之术。”

“如此,你便以‘农’为氏,可世代昭显你横所研农术的功勋。”

“农氏?”

“我叫农横?”

“我也有氏了!”

横的脸上露出激动地笑容,他慌忙向赵佗叩首,叫道:“多谢君子赐氏,如此吾子也有氏了。我农氏一族,世代皆感君子之德。”

看着农横激动不已的模样,赵佗笑着摇了摇头。

今日他为横赐氏为农,想来日后纵使姓氏合一了,农横的子孙后代,也定然会以农这个氏传承下去,对于横这个得氏的始祖,世世不忘。

说不定还会把秦国少上造赵佗,为他们先祖赐氏的事情也写在家谱上呢。

“农氏自今日兴。”

“而赵氏社稷……”

赵佗眼睛里闪过一抹感叹。

他为何会在这时候跑到上原乡横这里来,不外乎是避嫌代国使臣。

秦王政要灭亡代国,赵佗既是秦国的主帅,又是赵氏子孙,在这种代使入秦的敏感时刻,他必须要格外小心,不能和对方有任何接触。

否则不管有没有实际上的勾搭,都容易引起君王的忌惮。

“原身虽是赵氏子孙,但父母被赵王和郭开所杀,流落民间而病死,赵之恩情早已耗尽。纵使灭绝赵氏,亦心中无愧,更别说秦国亦是嬴姓,秦赵同祖,嬴姓远祖的祭祀并无断绝。”

赵佗闭上眼。

作为来自后世的意识,他睁开眼时,赵国便已灭亡。

他所见到的全是因战争而四处流亡的庶民百姓,甚至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饥食树皮草根,渴引沟壑污水。

看着那些赵人在夜晚中偷偷的啃食尸体,他自己随时都在饿死的边缘徘徊。

赵国,赵氏。

对真正的“赵佗”来说,没有任何的恩情可言。

“我自己……并非赵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