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第2/3页)

至于迁徙豪强富户来关中,是为了彻底打散原本的地方格局,配合大量的文法吏入驻,和培养当地新的亲秦势力,可以让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统治力大大加强。

彻底改变秦国能征服六国,却无法彻底控制六国故土的局面,这是强本弱末之术。

秦王政乃雄才大略之主,之前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这些诸侯之人的危害和治理地方的艰难,故而对此有所忽略。

如今听赵佗这么一说,他哪里还不清楚这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赵佗两策的作用。

随着赵佗声音落下,秦王政抚掌而赞:“善哉,此两策甚好,若能施行,确实可解决我秦国之危,赵佗啊赵佗,寡人可没想到你除了军争之能外,竟还有真正的治国之才。你所提问题如此严重,满朝公卿竟无人能识乎?”

秦王政双目炯炯,盯得赵佗不好意思,忙低头道:“臣之所言,是沿途观察,深入诸侯故地了解,方能有所得。朝中诸公之所以未言,乃是需要坐镇中枢,故而对地方情况不甚清楚,实非臣之力能胜诸公。”

秦王政不置可否,低语道:“诸侯故地问题如此之多,看来寡人砥定六国之后,当东巡诸侯故土,以固寡人之天下才是。”

下方,赵佗听到这话,眼皮猛跳。

我明明只说迁徙六国贵族和豪强来关中,大王你咋能联想到东巡天下?

秦王政又转头,对同样脸色惊讶的赵高说道:“将赵佗适才所言扩充学室子弟来源的建言给与主爵中尉府一份,让其议出,爵位当定在哪一等比较合适。”

“唯。”

赵高立刻领命。

赵佗心中一喜,刚才大王只说将扩充学室弟子来源的事情交给廷尉议论,因为廷尉是主管法律事务的最高机构,学室之事亦归其管辖。

大王在那时候,并没有立刻决定下来。

而如今,在听闻赵佗更深层次的讲解后,秦王政又改变主意,让赵高直接将建言送去主爵中尉府,让主爵中尉议出施行此策的爵位等级,这相当于就是当场拍板了此策,这是一大进展。

可见赵佗之语,彻底说动了大王之心。

“培养文法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早一点提出来,在灭代和齐国之前,就开始招收大量弟子入学室。那么灭齐之后,或许就能有第一批文法吏出来,正好填充齐地啊。”

赵佗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

“学室之事,待主爵中尉和廷尉议定之后便可施行。”

“然迁徙诸侯之后与豪强宗族之事。赵高,你认为这事情在此时可行乎?”

秦王政突然开口,而且直问一旁的赵高。

赵高愣了愣,没想到大王竟然将这问题抛到了自己头上,这非常不寻常。

赵高瞅了一眼殿中同样错愕的赵佗,以及脸上带着淡淡笑容的秦王政,心里有些明白过来。

大王曾学韩非子御下之术,所谓“上下一日百战”。

这怕不是一个试探。

大王心眼甚多啊,这是要在军国大事上,看他赵高是否会满嘴附和赵佗之语。

赵高额头上冒出汗水,他不能当场附和,也不能完全摒弃,必须得说些言之有物的话出来。

好在赵高算是心思聪慧之人,联想到大王话中所说的是“此时可行乎”,而并非“此事可行乎”。

赵高顿时心中明了,他拱手道:“禀大王,臣认为少上造刚才所言迁徙诸侯贵族和豪强之策,确是为国好计。然在此时却不宜施行。”

“我秦国刚伐灭荆楚,之后又有征伐代、齐之意,所需国力甚重。而迁徙诸侯贵族和豪强之人居于关中,不仅耗时且耗费军力财力,若在此时施行,定会搅乱我秦国一统天下的大计。”

“故而臣认为大王应以翦灭齐代为先,少上造所献迁徙之策或可缓缓,当在大王砥定天下之后施行,如此方为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