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二世人选(第2/3页)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虽然大家早已知道结果,还是不由的为赵佗捏了一把冷汗。

直到他们听到赵佗没有鲁莽出击,而是派骑兵探查识破项燕诡计之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赵佗紧接着又讲到他在得知淮阳战胜后,立刻出击南下,直捣楚都的事情。不过这一段他略去楚王向他投降,和分功众将的手段。这事情关系到众将的功勋,不便透露。

当讲到楚王负刍肉袒面缚,裸身出降时,赵佗特意将目光看向扶苏。

扶苏面色平静。

赵佗暗暗点头,这一次扶苏请他来讲故事,又何尝不是他试探扶苏的机会。

如今来看,经过自己上一次的点醒之后,扶苏在秦楚的迷茫间,终于找到了自己立场,对于一直影响他的楚国的态度,有了转变。

不过这只是个开始,重头戏还在后头,赵佗一边注意着扶苏的表情,一边继续讲到项燕扶立熊启为伪王,然后他奉命率奇兵绕袭淮阴,以四面楚歌击破熊启军,又在淮水畔大败项燕,最终率兵一路南下,渡江追杀熊启。

当听到熊启在江东被吴地贵族反抗,南逃越地,结果被越王无友反手擒获,欲要卖给赵佗时。

三位小公子笑起来。

“好!叛贼背叛父王,背叛我秦国,活该被越人擒获!”

嬴阴嫚则担忧的望向扶苏。

赵佗亦看着扶苏。

没有想象中的气愤,亦或者是哀伤的情绪。

哪怕听到赵佗讲完熊启求剑自刎的事情,扶苏的表情也一直很平静。只是最后问了一句:“赵君,叛贼自杀前,可曾亲口说过他背叛我秦国的缘由。”

赵佗回道:“他是芈姓熊氏,楚王后裔,淮阳之事,只为救楚国社稷。”

扶苏默然。

良久后,扶苏起身,看着赵佗。

“若无赵君昔日提点,扶苏尚不知道自己的身份立场。赵佗指点之恩,扶苏此生必铭记于心。”

说着,扶苏对赵佗躬身施礼,面上表情十分郑重。

“公子言重了,些许微言能让公子受益,亦是赵佗的荣幸。”

赵佗忙还礼相待。

从今日的表现来看,公子扶苏已经彻底从熊启和楚国带给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也明确了自己秦国公子的立场。

“大王之前常训斥扶苏,便是因为他子不类父,秦皮楚骨。如今扶苏能明确自己的身份,在立场上和大王保持一致。那么大王自会对他改观,他是长子,只要不让大王厌烦,继位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大王能早日定下并宣示继承人,则沙丘之变就再无机会,原本糟糕的历史也会彻底改变。”

赵佗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他在楚都寿春,随王翦接受楚王投降的时候,曾想过秦帝国继承人的事情。

在他几番思索后,还是觉得扶苏继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好的选择。

胡亥首先排除。

至于公子高和公子将闾、公子荣禄等人,年纪小且是中子,并不算得宠,继位的可能小,而且对赵佗无利。

扶苏除了性格偏仁德外,有一个赵佗最为看中他的重要原因。

他和嬴阴嫚是同胞兄妹。

赵佗若尚公主,那扶苏就是关系很近的大舅哥。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扶苏不是愚蠢透顶,那赵佗都不可能忽视这层亲近的关系,去选择其他人。

这时灭楚的战事已经讲完,屋中安静下来。

嬴阴嫚突兀起身,对扶苏道:“兄长,我想起母妃处尚有事务,就先告辞了。”

扶苏见其神色,心中已是明白,微笑道:“既如此,你且与赵君辞行吧。”

赵佗怔了怔,聊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退场了,莫非今日真是请他来讲故事的?

明明写信的时候都挺放得开,咋实际见面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