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楚亡(第2/3页)

“我父倒是为了赵国社稷的存续,忠心耿耿,甚至为李牧谏言。结果如何?赵王迁残忍无道,听信郭开谗言,杀我父母。若非我侥幸逃得一命,恐怕早已身死。”

“那赵王昏庸如此,自己杀戮忠臣良将,重用卖国奸佞,连他们王族一脉都对祖宗社稷不在乎,我又为何要对这杀我父母亲族的赵国有所眷恋?甚至秦国灭赵,俘虏那昏庸的赵王时,我恨不得饮酒高歌,以抒父母之仇得报的喜悦。”

熊启眼皮跳了跳。

秦军灭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真是为赵佗报了父母之仇。

赵佗不怨秦国,倒也说得通。

但熊启不甘心,他低语道:“秦国灭赵,灭你国家社稷,你的祖宗可就没有血食了啊!”

赵佗笑起来,轻声道:“君侯,你错了。我嬴姓之祖,在秦国自有血食祭祀。”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吾等嬴姓,皆为帝高阳之苗裔,伯益之后。”

“对于嬴姓的始祖,秦国至今尚有所祭。只要秦国不亡,我祖高阳和伯益便血食不绝,何谈无人祭祀?”

眼见赵佗微笑开口。

熊启嘴角抽搐。

他倒是忘了,秦赵同姓,都是一个祖先。

秦赵两国不仅和他们楚国一样,都是颛顼苗裔,而且秦赵的得姓始祖都是伯益。

赵国会祭祀颛顼和伯益,秦国也会祭祀颛顼和伯益。

所以哪怕赵国灭亡了,他赵佗的祖先还真是血食不断。

惟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伯益以下,造父之后,他赵氏的历代先王没有人祭祀。但看赵佗的模样,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些。

熊启叹了一声。

他如今是真的无话可说了。

熊启闭嘴,赵佗却自是有感而发。

“君侯之言,可曾问完?若是完了,那可听我一语。”

熊启默默点头。

赵佗开口道:“君侯适才所言叛秦理由,不过是为了一家一姓,祖先血食。故而才在李将军伐楚之时,背叛秦国。此等行为或为君侯之义,但对整个天下来说,却让统一之事推迟更久。”

“昔日秦赵相战,我曾跟随底层的赵人颠沛,亲眼见过黔首流离失所,白骨露于野,里闾无人烟,庶民易子而食,那一幕幕场景何其哀苦痛心,这一切君侯没有见过吧?”

赵佗声音低沉,带有一种哀伤之意。

“君侯坐于庙堂之上,着锦衣飨玉食,弹指挥手间便可发号施令,享受着莫大的权力,可以为了你们的贵族荣耀和祖先血食,随意发动战争,征召底层的庶民黔首踏上战场。”

“但你们可曾问过,这天下之间,无数黔首庶民,是否愿意为了你等的祖先血食去牺牲性命和人拼杀!”

“淮水之畔,四面楚歌,君侯可还记得?”

“两万楚军一夜之间,四散奔逃,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除了你们这些执著于社稷血食,一姓一氏荣耀的贵人外,剩下的楚人根本就不想要战争!”

“他们有父母,有妻子,他们想要的是父母妻子团聚,家中有一口吃食,便已是心满意足。所以在那淮水畔,当楚人听到楚歌声起,听到我对他们做出不伤性命的承诺时,你看最后还有几人愿意随你!”

熊启忍不住争辩道:“你既然反对战争,又为何要帮着秦国作战,杀戮楚人,岂非自相矛盾。”

赵佗冷笑道:“想要没有战争,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天下一统。正如子墨子所言‘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我帮助秦国,正如秦墨助秦,都是为了更快的让天下定于一。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固然会造成不少杀戮,但长痛不如短痛,只要天下定于一。则战争自然会平息,百姓黔首也能安居乐业。”

“这就是我赵佗想要的,这才是我赵佗这一生所追求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