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楚国之殇(第2/3页)

上一次他在东阳道路突袭蒙恬的粮队失败,曾在战后因负罪感想要自刎谢罪。

但景驹阻止了他。

那一次自刎失败,景同就失去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楚国之所以衰落到如今的地步,正是因为覆军杀将,导致楚国再无善战的将军。故而令尹面对王翦大军,无将可用,方才屡战屡败。我若死去,不过白死,当留有用之身,方是大义。”

这样的念头常在景同的心头徘徊,故而当他奇袭失败,与蒙恬的秦军撞在一起后。

眼见对方迅猛如虎,向他扑杀过来的时候,景同的心中就先生出了怯意。

“我不能死!”

面对蒙恬,景同逃了。

此刻,景同回到楚军后方,眼见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楚军全线崩溃,无数士卒亡命逃窜,秦军也即将追杀到此,不由又羞又惧。

他哀声劝道:“令尹,此战败局已定。吾等不如南撤,景驹和蔡袅手上尚有万人,吾等可收拢余部,再凭借江东、越地和秦人抗衡啊!”

项燕侧首,看了景同一眼。

他没有回答,反而长叹一声。

“那赵佗年纪虽小,却果敢善战。在见我军诈败之时,就能看出我的意思,还能迅速做出判断,此等能力已可称为善战之将。”

“这一战虽是因我无将兵弱而败,但那赵佗竖子的兵术亦不可小觑。他如今年岁还小,假以时日,当不弱于王翦,甚至此子将比王翦更加的难以对付。有赵佗在秦,纵使吾等逃到江东,逃到越地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再反攻回来不成?”

“难道老夫耗得过赵佗吗?”

项燕仰天长叹,双目老泪纵横。

他不是为自己的战败而哭,而是为了楚国的未来哭泣。

项燕曾经打着如果战败,他就逃到江东、越地和秦军对耗,将王翦耗死的想法。

那是因为他认为秦军中,除去王翦外,再无人是他的对手,哪怕是王贲、蒙武等人也要比他差上一截。只要他能将王翦的寿命耗尽,或许就能为楚国寻得一线生机。

但如今,随着赵佗的出现,并展示出可怕的兵家潜力,彻底将项燕的这个想法击碎了。

纵使王翦死去。

还有赵佗啊。

再加上王贲、蒙武、冯无择等一干秦将,他项燕凭借残弱的江东、越地又如何能与其对抗?

如今,景同劝他南下。

项燕却已是心灰意冷。

咚咚咚!

随着秦军的鼓声重重敲响,无数的楚军溃卒已经冲到自家后方。

护卫项燕的数千楚兵难以遏制这些溃卒的冲击,甚至有许多短兵,选择跟着那些溃卒一起逃跑。

远处,一个个满脸嗜血兴奋的秦人正在奔来。

“楚军败了!”

“秦军万胜!”

“赵将军万胜!”

那阵阵呼喊声中,项燕闭上眼,无力的垂下手。

除去对未来的绝望外,他也很清楚,景同所说南撤的事情根本不现实,只要他跑,赵佗和冯无择绝对会一路追击。

他项燕和楚王启一样,都是秦军必杀的人物,项燕和楚王启不死,秦军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项燕南逃,唯一的结果不过是将秦军的主力继续带到江东,让秦人将吴越之地残存的楚国力量彻底摧毁。

项燕不死,秦军不止。

他若死去,或许王翦只会派一军南下清剿景驹,追击楚王启等人,并不会亲自率大军压进江东。

既如此,他还不如一死而止秦军,项燕若死去,甚至楚王启死去,秦军的主力或许就会被调回去吧。

只要秦军主力一走,这片广袤的荆楚大地上,楚人的血脉就不会断绝。

那些心怀复国之志的楚人,会一直等待着,等待着那个让他们一举复国的机会。

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