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项燕熊启(第2/3页)

他们一步哭一步泣,走一步叹一声,泪如雨下,哀声遍野。

这些荆楚的亡国君臣,他们将走过淝水,渡过淮河,一步一步前往昔日的楚国陈郢,今日的秦国淮阳。

咸阳已发来诏令,王之车驾将亲临楚地。

秦王政要在那曾经的楚国旧都,接受这些亡国之虏的觐见,享受无上的荣耀。

这时,眼见楚王君臣如同奴仆一般俯首东行,寿春城外参与受降仪式的十万秦军将士个个激动难耐,不知是谁叫了一声。

“楚国已亡!”

紧接着,十万秦军尽数欢呼大叫起来。

“楚国亡矣!”

在那满是激动欢呼声中。

赵佗反倒冷静下来。

“楚国真的亡了吗?”

他转头,看向东方。

那里,淮河之水滚滚东向。

……

“负刍弑君篡位,本不该登君位。吾愿奉公子为王,以承先君王业,继楚国社稷!”

淮水以南,淮阴城外。

楚国令尹项燕跪在地上,当着众多楚人的面,向刚从江东赶来的公子启叩首请求。

项燕的身后,跟随的景同、屈茂等将亦跟着下跪叩首,恭声道:“吾等请公子登位,以承先君王业,继楚国社稷!”

公子启惊愕在原地,他在率兵赶来的路上有过猜测,但猜测归猜测,当他真的看到项燕和诸将跪在地上,请他登上楚国王位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震惊。

“令尹和诸位将军快快请起。”

公子启立刻上前搀扶项燕,口中推却道:“启乃庸人,离秦归楚,只为怀归先君故国,并无登位之心。今吾弟负刍乃为楚王,启当以臣礼事之。且当此之时,有秦兵压境,吾等更当同心戮力,共抗秦人才是,安能另立新王,让楚国徒生阋墙之祸啊!”

公子真乃明理之君,比那负刍要好之千百倍。

项燕心中暗叹一声,自从去岁淮阳一见,他就对公子启颇有好感。

其人文雅谦逊,说话彬彬有礼,更是能毅然抛下秦国相位,效命荆楚,这等魄力以及对楚国的忠诚,已是让他十分佩服。

特别是在对比负刍的短视内斗,阴险猜忌后,公子启在项燕心中显得越发英明起来。

当负刍要夺他兵权的时候,项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负刍昏庸,已不可扶。

不如另立新君,以振国势。

所以项燕来了,他要在这淮南之地,辅立新王,再与秦人相争。

眼见公子启推却,项燕劝道:“公子所说,自是金玉良言。只是如今负刍昏庸,致使陈郢惨败,淮水以北不复为楚地,尽是秦旗飘扬。”

“秦人据淮北,必从下蔡渡淮,兵临寿春。届时内有庸主,外无良将,寿春孤城一座,安能抵挡王翦兵锋。”

“以吾观之,不过数月之间,必有秦军破城,负刍被擒的消息传来。负刍既亡,吾等当有新王方可聚拢荆楚人心,凭借这淮南、江东之地再与秦人相争啊!”

公子启默然,他知道项燕说的是对的,他在秦国时就对负刍颇有了解,知道这个弟弟是个阴险毒辣之辈。

等他回了楚国,虽然时间不长,但也看的更加清楚。

负刍不仅阴险毒辣,更是一代庸主,其人昏庸短视,毫无远见。

对比他曾辅佐过的那位秦王,简直是云泥之别。

有这样的庸主当政,楚国安能长久?

只是他公子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回到楚国,那就只能一条路走下去。

他默默遵从负刍的命令,前往江东,安抚越人蛮夷,做事兢兢业业,只想为楚国的存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只是……陈郢大战终究是败了啊!

公子启一番思虑后,还是摇头拒绝道:“一切抗秦事宜,启皆听令尹安排,唯有这登位之事,尚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