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阳夏(第2/3页)

赵广沉着脸,说道:“我军兵力广众,依正法攻城,便可取全功,无需以奇致胜。”

相比赵广的口留余地,涉间却一点都不客气,他冷声道:“上将军统率六十万大军伐楚,此等消息早已传遍楚地,阳夏城中的楚军肯定早有防备。定然日夜巡城不停,城中士卒也是枕戈而睡,不可能放松。”

“依黑臀军候之策突袭攻城,恐怕还未接近,城中就已经鼓声敲响,士卒上墙守御,不可能留下破绽。”

“届时我军疲敝之卒,又无足够器械,如何能攻城池?如此作为,不仅无功,更是平白耗损士卒精力,若是敌城守将是个大胆之辈,派精锐出城袭击,以逸待劳之下,说不定还让我军白白折损。”

黑臀的妙策被两个校尉堵了回来,顿时羞的面红耳赤,他嘀咕道:“这样不行,那样不行,那你们说怎么办?”

涉间淡淡道:“阳夏城小,远远比不上淮阳、项城之类的大邑。吾等只需缓缓临城,屯驻城外,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具,待到器械制造完毕,再攻此城池便是。如此,方为攻城正道,何须冒险突袭。”

赵佗微微颔首。

黑臀这小子的脑袋还没有转换过来,还是延续着以前他们五千人横穿楚地的思维。心里想的尽是诈城、突袭等手段。

但他忽略了,如今赵佗麾下已经不再是五千人,也不再是一支深入敌境没有后勤辎重的孤军,而是拥有齐备的运输补给,大量的随军工匠、民夫的两万大军!

面对阳夏小城,何须犯险突袭,以正兵临城,堂堂正正便可将其拿下。

更别说……赵佗脑海里想到随军辎车上那些早已打造好的金属部件,届时只需伐木为架,很快就能组装出一架架攻城巨砲。

区区阳夏小城,能敌此物否?

……

秦军大营以南二十里的阳夏城。

城墙上,楚军守将逢侯仪看着北边方向,忧心忡忡。

虽然时值夏日,天高气热,黄昏之时亦是万里无云,但逢侯仪总感觉那里有一片黑压压的乌云正在凝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秦军来矣。”

作为秦军南下路上的第一个挡路石,阳夏城中的楚军却只有五千人。

并不是说令尹项燕对此地不重视,而是因为楚国的动员能力实在是太差劲了。

哪怕在王翦誓师时,楚国的间人就将秦军伐楚的消息传了回来,他们足足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准备。

但到了如今,楚国也不过聚集起十五万左右的战卒和近二十万民夫罢了,这就已经是楚国的极限了。

秦国的类军国主义体制,一道命令,整个国家从上到下便如精密机器一般快速运转,效率极高,无丝毫拖沓。

秦王政说要六十万人,就有六十万人,说要五百万石粮食,那就有五百万石粮食。

相比起来,楚国古老的体制,效率就显得十分低下。

楚国的常备军主要有驻扎在楚都的“左、右二广”,约两万人左右,类似于秦国的“中尉军”。

上一次李信伐楚,楚王将右广交予项燕,在前线对敌,故而寿春城中只剩一万人左右,后来又派出五千人去押送俘虏,没想到半道上被赵佗歼灭,整个寿春便只剩下几千军卒,这也是楚王负刍吓得神魂皆颤,连忙让人召项燕回军的原因。

战后,吓破胆的楚王负刍忙征召了一万多人,将左、右两广的常备军补齐,让寿春城重新拥有了两万兵力。

这一次秦军伐楚,楚王负刍出于害怕的心理,将这两万常备军握的死死的,全留在寿春,一个都不给项燕。

故而项燕只能另想他法。

除了楚都左右两广的常备军外,楚国的常备军还有各县邑的县师,也就是地方部队,境内的城邑一般有几百至一千人,边境地区可能在一千到两三千人。这一次项燕征召了部分县师参战,但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