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李信闭门(第2/3页)

若无李信昔日的信任,就无今日之赵佗的辉煌。

所以哪怕整个秦国都将李信遗忘,所有人都不愿再和李信这个败军之将接触。

但赵佗,依旧想要见李信,想要宽慰他,让李信不要就此沉沦。

赵佗派人上前敲门,对应门的仆人禀明身份,求见李信。

李氏仆人应了一声,忙进去禀报。

良久后,那仆人走出来,一脸歉意道:“我家主人今日身体不适,不能待客,赵中更请回吧。”

赵佗怅然若失。

“李将军,不愿见我。”

赵佗默默站了一会儿,最终对着面前的李氏府邸,重重一拜。

李氏府邸中。

“君子,赵中更已经离去了。”

白氏走进来,小心的说了一声。

李信睁开眼,满脸复杂,低语道:“赵佗,你让我如何见你?”

其实,他已经见过赵佗了。

就在赵佗率军回城,在咸阳城外炫耀武功,被尉缭引导着入城,迎接万众欢呼的时刻。

李信就坐在城外的一辆马车内,捞起帘幕,默默注视着赵佗。

李信从楚地回来咸阳时,也是尉缭迎接他,城外也有无数秦人在等候着他。

只是迎接李信的不是欢呼雀跃,而是响彻整个咸阳的哭泣。

军礼有云“师不功”,即为师出无功的意思,亦是一种避讳“失败”的说法。

当将领在外打了败仗,回到国都时,国君要以丧礼进行迎接。

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吊死问伤,慰劳将士。此即为常说的“素服缟冠”是也。

以秦王政的性格,自然不会身穿丧服相迎败军之师,但他亦让尉缭、李斯等大臣皆着丧服迎接李信。

那一日,咸阳郊外,哭声震天。

不是礼仪性的假哭,而是无数秦人发自肺腑的痛哭。

李斯之子李由陷于军阵之中,生死不知,他自嚎哭大叫。

数万丧师于楚地的秦卒家属亦是哀嚎痛哭,李信麾下三万人,尽是关中子弟啊!

秦人们哀嚎着,他们哭自己那死去的儿子,哭殁在楚地的丈夫,还有孩童哀声呼唤着他们无法归来的父亲。

想到那一日的场景,李信又痛苦的闭上眼。

他对不起秦王的信任。

也对不起死难无数的秦军将士。

但他感觉自己,最对不起的,还是赵佗。

明明赵佗已经在平舆苦苦劝谏,已经提前说明了一切危险,但他还是一意孤行,惨遭如此大败。

如果他听赵佗之语,哪能落到如此下场。

“你是对的。”

“我乃败军之将,已无颜面与你相见。”

骄傲、羞耻、愧疚……

让李信闭上府门,不敢与赵佗相见。

……

回到府邸中,赵佗情绪不是很好。

怅然之间,赵佗觉得他与李信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李将军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被骄傲所蒙蔽,不听人言才会遭遇此番大败,他如果能从中吸取经验,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赵佗若有所思,他清楚李信不愿开门相见的原因,但也不愿看着李信沉沦下去。

故而赵佗心中打定主意,他一定要找机会在秦王政面前说说李信的好话,希望大王能再给李信一个机会。

心中有了想法,赵佗也不再多纠结,转身和涉间在府中饮酒相聚,谈论兵书战策,两人一起钻研学习。

不过还没喝上几杯,门外就有侍从来报,说是宫中有人相邀。

“快去吧,可别让那人等的久了。”

涉间微笑着,作为赵佗的亲信,他自是知道宫中邀请赵佗的是何人。

赵佗耸了耸肩,笑道:“恐怕这次要挨骂喽。”

说着,他便让侍从备车,跟着前往宫中。

秦宫护卫森严,非特召不得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