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路线问题(第3/4页)

听到问话,他转头看向景氏的年轻人,笑道:“景同啊,上柱国曾说军争之事就如垂钓,得有耐心有章法,而不是闷头就上,那样反会被鱼儿牵着鼻子走。”

“淮南往东,能够供几千人渡过淮水,且能提供他们粮草补给的,也就几个城市,最近的是钟离,秦军必定从钟离渡过淮水,然后北上返回秦国。吾等若是跟在他们后面,这一路紧赶慢赶,就算能追上也不知要多久。这岂不就是钓鱼反被鱼儿拉着走么。”

“这支秦军想要尽快回到秦境,渡过淮水后多半会从蕲邑走,北上往睢阳方向。因为睢阳是离我楚国最近的秦国大城,那里还有万余秦军,如此他们有很大的可能走此路!”

“所以既然算到了他们的路线,那我何必从后面去追呢?直接到前面进行堵截,岂不妙哉?”

“就算我判断失误,他们不走睢阳,也早晚会渡过淮水往北走。我没在蕲邑堵住他们,亦可广布游骑,再加上各地城邑传来的情报,早晚能发现他们的踪迹。”

“呵呵,届时这只鱼儿只要冒头,就等着我在这淮北之地将它逮住吧!”

昭平冷冷一笑,目光再度看向东北,喃喃道:“所以,你们会走蕲邑吗?”

……

“我已过蕲邑。”

“还抓了蕲公。”

李由坐在一匹矮小的战马上,一边率军北行,一边回望身后燃烧着火焰的蕲邑,以及那个被他麾下士卒绑在一辆马车上的中年男子。

李由的脸上带着一抹自信的笑容。

他此番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昔日他因为赵佗的缘故,被李信排挤,赶到后面带着五千人押运粮秣辎重。

结果被从钜阳南下的项燕撞了个正着,惨败之后,虽然李由侥幸逃生,但也犯了大罪,回去之后估计是要削除爵位抵罪了。

这让李由觉得他可真是倒霉透了,上了战场一功未立,反而还得丢爵赎罪,幸好李信没有趁势收拾他,还让他带着残兵殿后,一边防范下蔡楚人,一边押运从下蔡缴获的粮秣跟在大军之后缓行。

发现项燕的踪迹后,李信就断了突袭寿春的念头,准备击破项燕军后,直接北上攻打钜阳,所以才会让李由押运辎重后行。

哪料到那一战李信惨遭大败,两万秦军四散溃逃,李信亦是仓皇西窜。

而李由在见识过项燕的军力后,并不看好李信,心里早就做好了预备方案。

所以在知道李信溃败的第一瞬间,李由就当机立断,抛弃沉重的物资直接率军往东走,和李信逃跑的方向刚好相反。

如此一来,项燕的主力大军果真被李信残部吸引走,虽有部分楚军在颍水以东追杀四处逃窜的溃卒,但终归人数不多,没能堵住他,让李由这一部顺利逃脱。

李由一边在淮北各处乡邑流窜游击,一边还收拢了不少秦军溃卒,竟然达到了两千战兵的样子。

路上虽遇到两股楚军的绞杀,但那些楚军人不多,反被李由设计大败。

这样一路流窜,他竟到了蕲邑附近,在探知邑中守卒不多的情况下,李由发动突袭,强取蕲邑,擒获了城中的楚国蕲公。

李由攻下蕲邑,果断的在城中点燃了一把火,趁着城中蕲人救火的时候,抢劫了府库粮草,又马上带兵出城。

这一套流程下来,可谓行云流水,颇让李由自得。

“哼哼,蕲邑往北的铚县想来也没什么守兵,我可继续拿下铚县,补充完粮草后,继续向北。睢阳芒砀附近应有我秦国大军,只要到了那里,派人穿过楚军封锁,让彼处秦军配合接应,此番便无忧矣。”

李由想到此处,脏污的脸上笑容更甚。

他不由转头望向西方,低语道:“如今李信大败而逃,那赵佗虽然不知踪迹,但肯定还在颍水以西的城邑中,等项燕大军一至,他就算不死,也是个败军之罪,和我之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