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左庶长(第2/3页)

那人答道:“我家先生是当今邦尉。”

“尉公?”

赵佗愣了下,忙笑道:“既然是尉公相邀,那赵佗自是应当拜访。”

尉缭,和昌文君以及那些没落的大族不同。

他可是当今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邦尉,掌管一国军政,深受秦王政的信赖,是绝对的实权人物。而且他还是当世的兵法大家,所著的《尉缭子》一书被应用在秦军编制和军法之中,对于整个秦国的影响非常大。

赵佗伐魏之前曾想拜访尉缭,寻求一些建议,只是恰逢那段时间正逢秦王政下诏调集伐魏的兵力,邦尉府统计兵员,调运粮秣,忙的是焦头烂额。尉缭抽不出时间,赵佗只能转而去找王翦,没想到如今归来,尉缭会主动邀请他入府一叙。

赵佗让那尉府之人先回去,他转身回了自家府中,一边沐浴更衣,一边让仆从为他购买了一只雪白温顺的小羊羔。

赵佗这才抱着小羊羔坐上马车,来到尉缭府上。

尉府大门打开,赵佗抱着这只小羊羔走入进去。

这就是拜访的礼节。

周礼谓之“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赵佗之前以公乘身份拜访昌平君府,公乘属于大夫级别,他只能是抱着大雁去拜访。

如今赵佗升爵为左庶长,就不能再用大雁了,必须要抱着羊羔,如此方才是有礼有节,若是再提着大雁,那绝对会被人笑话自降档次。

这也是赵佗获封左庶长后,地位变化的一个外在体现。

当赵佗进入尉府,再次见到尉缭的时候,顿时大吃一惊。

尉缭的个子只有七尺左右,比十多岁的赵佗还要矮上一截,白须白发,脸上有着许多皱纹。但赵佗每次见到他时,都觉得尉缭的精神状态非常好,说话中气十足,双眼炯炯有神,身上那精气神完全不输给年轻人。

但如今,这位秦国的邦尉却跪坐在榻上,整个人显得有些萎靡疲惫,见赵佗进来,只是微微颔首。

“尉公?”

“坐。”

尉缭伸手,指向对案。

赵佗行礼上座,恭敬问道:“小子刚回咸阳,本该主动拜访尉公,今日反蒙长者相请,不胜惶恐。”

尉缭淡淡一笑,摸着颌下白须道:“在我面前就不要说这些空言了。你可知我此番找你是为了什么?”

赵佗略一沉吟,道:“莫非是尉公想问小子在魏国之事?”

尉缭笑了笑。

“魏国已灭,其王已囚于咸阳之中,聊之何用。我之所以找你,是为接下来的大战。”

“伐楚?”

赵佗精神一振,忙正襟危坐。

“大王召你回咸阳,还让你入宫,想来定会向你相询伐楚之战的看法吧。”尉缭淡淡说道。

赵佗一惊,看着面前的白发老者,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猜就准。

他点了点头,但没有接着往下说,大王相询的事情属于隐秘,不管是谁,只要没有秦王政的允许,他都不能随意告知。

尉缭也没有追问赵佗当时说了什么,而是话锋一转,说起了另一个尖锐的问题:“我观你在魏地行事,颇合兵法之道,想来也明白吴孙子所云: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赵佗颔首,这句话其实是指的用兵打仗,当估算土地的面积,推算物产数量的多少,统计兵员的数量,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最后得出胜负的判断。

不仅用于战场上的决断,也适用于开战之前的庙算中。

尉缭接着道:“荆楚,天下大国。其土地广博,方五千里,物产丰饶,万物皆通。其人口之众,能起披甲之士数十万,一向为诸侯纵长。这样的大国,秦或能灭之,但须全力以赴。如今只用二十万兵卒,你赵佗认为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