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秦风(第2/3页)

“等等,且先让老夫猜一猜。”

“你是不是要说,此番之所以率兵东进,截击燕王,都是因为这小后生的主意?”

李信惊愕,老实答道:“上将军所言正是,都是因为此子建议,我才会前去辽西截击。没想到上将军竟能知晓,真是佩服。”

王翦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得意。

他也不多说,转头看向赵佗,说道:“后生,你确实很聪慧,连这种事情都能料中。”

赵佗忙行礼道:“禀上将军,这事情都是李将军的功劳。下吏虽有小小想法,但如果没有李将军的大力支持,并亲自率兵追击,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好了好了,又来这一套。莫要互相推功了,此事你们两人皆有功劳,老夫自会禀告大王。”

王翦不耐烦的挥挥手,看向车队后方。

这时,辎车里的俘虏们被秦军赶下来,用绳索拴成一条长串。

“燕国太子也在其中?”

李信点头道:“那燕丹几次寻死,我们只能将其四肢捆缚,绑在一辆战车上,由士卒随时看守。上将军是否要见他?”

王翦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道:“不用了,等会儿自然会有人来看他。”

“将俘虏们,押解进城吧!”

整个蓟城都沸腾了。

不仅是此地的秦军士卒,就连城中的燕人们都伸长了脑袋张望,脸上带着既惊惧又希冀的神色。

燕人们已经听说逃亡出城的太子丹,和众多燕国公卿皆被秦军俘虏,如今已经押送到蓟城。

他们本不愿相信这件事,但秦人的上将军却将之告知于众,甚至还允许燕人百姓观看俘虏进城。

在各种心理的驱使下,蓟城里的燕人皆汇聚在大道两侧,想要亲眼见证此事的真假。

终于,在威武雄壮的秦军队列之后,一个个满脸凄凉的燕国贵族,排成一条长龙,在秦人的驱赶中,如同放牧的牲畜般走入城中。

燕人们看到,这个国家昔日高高在上的公卿贵人,血脉高贵的召公后裔,如今全都成了秦人绳索下的囚徒,模样狼狈而凄惨,再没了昔日的神圣光环。

特别是那个被捆缚在战车上的男子。

他虽冠冕尽去,披头散发,衣衫破烂不堪,臀部还有血迹斑斑。

但蓟城中的燕人怎会忘记,那就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也是燕国未来的希望,太子燕丹!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有燕人触景生情,双目含泪,不由的吟唱起《甘棠》。

声音开始很小,但周围的燕人听到,亦跟着唱起来。

一个接一个。

他们张着嘴,流着泪,在那哀婉的歌声中怀念着八百年前那位辅弼周王的召公,也怀念着一代代统治此地的燕王。

俘虏中的那些燕国贵族们受到影响,亦哭喊着,跟着唱起来。

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凄凉悲壮,让整个蓟城陷入一种哀伤的情绪。

听到甘棠之音,燕丹抬起头,无神的双目渐渐汇聚了一丝神采。

“燕人思我社稷啊。”

“秦人哪怕能暂时获胜,但总有一天,我燕国终究会像昭王复国一般,重新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燕丹喃喃自语,干枯的嘴唇亦不由翕动,跟着唱起了那首赞颂先祖的诗。

然而,就在这时候,不知何处敲响战鼓。

一声接一声,震动人心的鼓声响彻蓟城上空。

同时城中的秦卒,亦高举武器,踏动脚步,伴着鼓声唱响激昂的战歌。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驷驖(tiě)》的雄壮之音响起,来自秦风中的歌声激昂响亮,瞬间就将燕人们悲伤的吟唱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