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回 回洛阳老曹封王(第3/4页)

这里该说不论的,宋金盟约本意,是说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辽土归金,但是老官家卖弄文采,亲自落笔写成国书,其中文字推敲欠了讲究,被金人拿住把柄,硬说是幽州归宋,其余谁下归谁,这个的确是老官家自己的锅。

马政、呼延庆等人当时看得都傻了,但是官家亲笔,谁个敢给他捉虫?捉虫也没鸭子吃啊!

只得装糊涂将错就错,指望金人没文化看不出来,结果落下老大话柄——当初娄室入杀虎口,拿捏种师道,正是仗着这一点。

赵桓越说越来劲,口沫飞溅叫道:“且问是何人,身为皇帝,弃了国都满城军民不顾,退位远遁?”

“究竟是何人,方出险境,便做威福,眼见便要国破家亡,竟在镇江大修宫殿,浪费钱财无数!”

“到底是何人,把勤王的兵马、钱粮,尽数揽在怀里,以至朕和太后太妃、皇弟皇妹们,坐守危城,一日三惊!”

他说到一日三惊,忍不住泛起两眼泪花,声音亦带了哭腔:“此人名为国君,实乃国贼也!如今局势败坏如此,他不说修心养性、思过追悔,竟然起了复辟之心,以朕手上丢了汴梁为由,让葵向阳老狗来逼朕写罪己诏,要朕退位还政于太上皇!他、他以为朕不读史书么?他若复辟,朕却算什么?莫非朕去做太上皇?还是重为太子?呵呵,当过皇帝的太子?”

赵桓情绪失控,跳脚大叫:“哥哥,老五老六,他不是要朕的皇位,他是要朕这条性命啊!”

老曹看他乱蹦乱跳、泪流满面的失态模样,心中狂喜——

吾便知道是这样!好个老官家,一生行事,端的不曾让人失望!

不枉吾在太原,听说了他在镇江举动,便放下西夏灭国大战不顾,急急返回洛阳!

如此一来,大义名分,岂不是唾手可得?

一时间,面容都扭曲了,高喝道:“呀呀呸!岂有此理!陛下,此乃祸国殃民、万劫不复之举也,天下忠义之士,谁肯坐视不顾?陛下且安心,武某心中,向来只认一个皇帝!”

赵桓一听,心中大定,也顾不得追问老曹心中认得皇帝究竟是谁,便拉住他手:“哥哥,他若真个复辟,朕、朕必然要出兵讨伐他,哥哥可愿为我大宋正本清源?”

曹操圆睁双目,把忠肝义胆四字恨不得写在脸上,慨然道:“义不容辞!”

赵桓狂喜,连忙道:“哥哥有取幽燕之功,神宗皇帝遗训:‘能复全燕之境者,虽异姓,亦可封王!’我今日便下诏书,封哥哥为忠义郡王!”

说罢忽然摇头:“不对,不对,哥哥,你方才是不是说,大败西夏?”

曹操也不嫌麻烦,微微一笑,便把自己至潼关以来,种种用兵,悉数说了一回。

赵桓听得满面春风,他晓得曹操能打,却不料这般能打,欢喜道:“说朕丢了汴梁?哼,朕如今马上便要灭了西夏!这等赫赫武功,他如何同朕相比?不行,不行,哥哥有灭国之功,两字王不足酬功,不如便叫忠王如何?”

曹操躬身行了一礼,好声好气道:“陛下贤弟,这个‘忠’字,乃世间之至德也,若真个辅佐陛下一统天下,方足匹配。陛下如今若要封赏,愚兄倒想起在山后九州转战时,曾以魏王之名招兵买马,魏王乃是耶律淳旧爵,愚兄此次立功,也是自取他幽州始,不如陛下,便封愚兄为魏王如何?”

赵桓微微迟疑,概因魏王在宋乃是亲王封号,昔日太祖之弟赵廷美,便封魏王,后因谋划篡夺皇位,被太宗皇帝削了王爵,降为涪陵县公。

可是他如今手底,别无其它能臣,刘延庆的本事远逊老曹不说,还是童贯多年旧部,将来太上皇复辟,这厮说不定便要反水——

因此把牙一咬,也顾不得许多,点头道:“好!便如哥哥所愿,今日便要昭告天下,封哥哥为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