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显神通(第2/4页)

“林先生,老实说对于新芯来说,选哪一家券商来为你们做保荐都差不多。

因为新芯足够有名,有名气、有业绩、有技术,同时还有上面的支持。

从监管机构到市场,大家都期待新芯的上市,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确实是几乎不可能IPO失败,除非新芯自己不想上市。

至于规范经营管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些更是基本功了。

但是中银还是有我们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我们和其他券商相比,更能够深挖新芯的经营特色,向投资者讲好新芯的投资故事。

新芯涵盖的板块太多,横跨了太多领域,新芯光刻机只是新芯众多业务中的一小块,外界了解新芯,却不太了解新芯光刻机,对新芯光刻机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东京半导体设备展的高光时刻上。

对新芯光刻机的投资价值、经营理念和具体经营情况不是那么了解,中银能够做好这中间的桥梁。”

中银国际和李庆文确实不是吃素的,单俊葆找到关建英,他们就找到了林本坚,大家都是神仙,看谁能更快过河。

上面的神仙在沟通的时候,底下的人也在尝试着发挥自己的作用。

“鹏哥,我知道你找我干嘛,出于公司保密规定,我可能不能给你透露太多。”

因为张江边上的打工人多,因此周围咖啡厅一大堆,张鹏特意找了个偏僻又环境好的咖啡厅,请他的老同学陈波来坐坐。

他们都是交大的博士,虽然不在一个院,但是是被安排成了室友,几年下来关系很不错。

陈波比张鹏先毕业,毕业后去了新芯,张鹏毕业后则是去了中金,到了投行部。

“我去燕京大家有个半年左右没见,大家见个面别想的那么功利。”张鹏说完后又猥琐一笑:“你挑点能说的。

保密的东西你鹏哥我怎么可能害你,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就算了。

本来我也是来申海出差,正好我们碰个头。

老实说还是羡慕你能去新芯,之前学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哪像我去中金,之前学的东西只是买了张门票,门票到手之后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没用了。”张鹏有些感慨。

他是鲁省人,身材高大长相正派,工作中都是一脸严肃,装作大人模样,陈波正是因为对方的外表在分到一间寝室后被唬住了,才主动喊哥。

“还不是你对半导体不感兴趣,交大专业对口的博士,怎么着都能去想新芯。

哪怕是汉芯事件冒出来的那年,专业对口的博士去新芯也不难。

鹏哥,你自己最后的时候写毕业论文很痛苦,说什么对芯片设计失去了兴趣,所以放弃这条路去了中金。”陈波揭穿了张鹏的虚词。

张鹏点头:“确实,新芯的待遇比中金还要强上那么一些,又在申海本地,新芯里面交大毕业的一大堆,留在新芯人脉关系啥的都能派上用场。

其他院的同学也大部分留在申海,这也是很强的助力,其实我是很想留在申海的。”

人脉关系属于是鲁省地域天赋了,天生就对这些有敏锐的嗅觉。

“老实讲中金的名头太大,如果我不是先拿到新芯的offer,我也会去投,面试过了的话我也会动心。”陈波说。

张鹏感慨:“所以说工作也像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话说最近来找你问新芯上市的人是不是很多?”

“你知道的,我是申海本地人,身边朋友同学去券商投行部门的总有那么三五个人。

我作为他们在新芯的人脉,电话问、微信问、和你这样面谈的都不在少数。

所以你一说回申海了,碰个头,我就知道你肯定也有类似的问题想问我。”陈波属于是被问出经验来了。

张鹏点头:“确实有些问题想问问,但是也不是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