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优势(第3/4页)

大家的工作存在重叠的地方,所以李静宜在很多时候都把周新当成学习的对象,从周新身上学到的眼光和看待互联网行业的角度确实能在很多时候帮她大忙。

但是华国的投资生态是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

“不太适应,怎么说呢,我一直都知道高盛存在很多灰色的业务,对高盛来说这些灰色业务能给链条上的每个人带来好处。

但是这一块我之前没有碰过,也不感兴趣。

大概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所以我一直被保护的很好,不需要沾染社会的灰色面。

回华国成为风险投资部门的负责人之后,岗位更换,角色更换,难免要接触到这些东西。

从高盛进入华国开始,给高盛带来巨额收益的项目从来都不是靠互联网,即便阿里的回报率超过了百分之两百,对高盛来说依然只是他们在华国业务中一笔微不足道的生意。

过去高盛在华国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前两年推动华国石油集团合并,然后顺利推动华国石油公司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

这笔生意帮华国石油在美股募集了30亿美元,在港股募集了200亿港币,高盛也在其中赚的盆满钵满。

后续工行、移动、平安的上市都有高盛的身影。

高盛在华国有非常多的业务,他们的投资领域遍布每个行业,互联网只是他们涉足的一小块业务。

这和我之前在高盛只需要负责看某个特定领域的项目,投资逻辑和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自从去年回国之后,我感觉我的工作节奏变得非常充实。

接触了非常多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今年高盛的IPO部门又要帮华国石油在A股上市,IPO部门才是高盛华国的主要利益来源,风险投资部门最多算个添头。”

高盛亚太地区的IPO部门养着一帮“大爷”,不用干什么活,年薪以百万港元起,这帮人就是专门帮高盛寻找可以运作的IPO项目,在中间牵线搭桥。

高盛华国地区的IPO部门比风险投资部门赚得多的这种情况,一直要到18年才开始扭转,到了2020年之后,IPO开始做不动了。

周新对这类事情前世就听过不少,原时空的新芯科技在和投资方聊的时候,投资方都会自嘲自己是金融圈生态链的底层。

到了2023年之后,政府主导的私募基金更是将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外资和民间资本开始走下坡路。

周新曾经听说过,真正的神仙不需要露面就能把事情办成,早期两千年初的时候还得在高盛挂职,后来连挂职都不用了,直接神隐。

“这就是不同的游戏规则,在阿美利肯同样有类似的灰色地带。

我会被迫把微博卖给微软,虽然没有谁直接给我表示类似的意思,但是微博如果还在我手里,今年一定难逃被拆分的命运。

现在在微软手里,微软还能靠着自己和Bush的一点旧情辗转腾挪一下。

回到华国,你自然要适应华国的游戏规则。

保尔森作为华国通,在我们回国前,他就和我说过,高盛华国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我之所以没和你说,也是想着让你自己去体验一番。

如果你不适应的话,可以出来单干,或者去新兴投资,负责一部分业务。”

有的人不喜欢把生意和感情搅在一起,希望尽可能独立,李静宜就是这样的人。

有的人不介意把生意交给对象,甚至喜欢让对象帮他参谋。

周新二者都不是,他是单纯觉得可以拿点钱给对方练手。

虽说在高盛拿别人的钱练手不错,但是在高盛他担心李静宜社会经验不足被人挖坑,然后往里面跳,未来还是他来帮忙花人情把坑填上。

比如高盛和刘特佐的合作,几乎把马来西亚掏空,最后这个骗局被捅出来之后,高盛作为利益方之一为了和马来和解,掏了3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