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点燃太阳的人(第2/2页)

而知乎上,可控核聚变相关的问题也六个之多。

除了消息本身足够震撼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反思。

——我们在干什么?

——我就说过,自己不能搞就带进棺材里,别给他人做嫁衣。

——弱弱的问一句,这算不算资敌啊?

——天才呢,给个公式就完啦?

看着这屏的“恨铁不成钢”和“悲哀”。

何沫的眉头皱成一团。

她想了想,终于还是觉得自己没办法忍住,起身走向隔壁。

哪怕听不懂,她也要听一下。

……

随着主持人的声音响起,叶铭在掌声中走上讲台。

熟练地连上荧幕后,叶铭示意灯光可以关了。

片刻后,他望向一片台下。

今天,这里几乎汇聚了全国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所有大佬——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丢一颗导弹下来,整个国家的数学和物理将会倒退十年不止。

“大家好,我是叶铭,今天我们来简单讲一下叶氏方程在工程领域中的延伸以及运用。”

随着叶铭平静的声音,台下下恢复安静。

“这是叶氏方程,如我在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它是来自我对这个粒子基本模型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很幸运的是,目前看来,它已经通过了实验的验证。”

说着叶铭翻动PPT。

“这是最开始的混合芯片。”

“这是之前我们基于叶氏方程设计的光量子约束阱。”

“这是几天前,我的同事盛飞博士在一次偶然中获得的约束阱结构——等会我会讲述该构造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叶铭静静地说着,台下也鸦雀无声。

“通过方程和已有的粒子基本模型,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出约束阱所产生的约束力场的等效磁强,同时也能计算出要产生该场强的功率和条件——它必须要以高自由度的半导体材料作为基底,才能够满足功率。”

随着叶铭的声音,他再次翻页。

这一次,就不是模型了,而是一个截图。

这是一篇来自CNN关于完成15分钟的可控核聚变的报道截图。

看着报道,台下表情各异,但所有人都保持着礼节性的沉默。

毕竟,他们也很想知道……面对国外同行已经领先的事实,叶铭这个叶氏方程的提出者,这个天才……

应该怎么追。

“嗯,感谢他们,在报道中提了一下Ye-equation,不然我都不好意思拿来说。”

下面响起了几声笑声。

但仅限于几声而已。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沉默片刻后,叶铭微微一笑:“但,他们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