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3/7页)

他鼻子灵敏,东西拿出来就嗅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这是香墨?”

“小纪大夫当真识货。”夫郎道:“咱们城里的香墨这两年卖的很好,价格高,时常断货。”

“老马这回去产地南予县,也想着拿点回来倒卖,只是产地里的香墨价格也抬起来了。不瞒小纪大夫,这是当地的农户做的,老马说虽然看起来不如铺面里的精美,可也是香,要紧价格不高,便捎带了些回来。”

铺面里的墨条外身或雕或刻,或烫金描画,做的都十分雅致精美。

这墨条就是纯墨条,甚至还有些不太平整,确像是自家做的东西。

他拿了一条递给旁头的霍戍:“要么?这香墨写字留香,即便是字迹干了也依然。且味道不是寻常的脂粉气,而温厚雅致。”

读书人很是喜欢,平素里给中意的人写书信广为使用。

霍戍读过的书并不多,虽识文断字没问题,可对这些笔墨纸砚的并没什么研究,在他眼里能用就成。

不过听桃榆介绍的详尽认真,他还是把墨条放在鼻尖下嗅了嗅:“带几条吧。”

“好好,我这就给包起来。”

桃榆又接着翻了翻货箱,再淘到了点自己喜欢的药草种子,旁的再没什么了。

两厢也算熟识,货郎家里没有同桃榆绕价,四根墨条收了三百二十文,种子算了十文钱。

冻疮膏桃榆在他阿祖的医馆里散卖的是三十六文一瓶,这般批售价就二十文。

十瓶一次性就能拿到两百文钱。

霍戍把钱给一并付了,出门桃榆连忙拨了十文钱要给他。

“不用。”

桃榆想着男子真是嘴硬,分明都没钱使要做工了,竟还看不上散碎铜板,他道: “怎么不用,十文钱在路边摊市上都能吃一碗云吞了。”

霍戍想着昨天才给人说了自己穷酸,便道:“那你下回就请我吃碗面。”

桃榆见他这么说也不收钱,无奈把铜板装回了荷包:“那也行吧。”

“我们现在是直接去吴三姐姐家里,还是要再买点什么么?”

霍戍道:“再买套笔墨纸砚吧,凑一套。”

桃榆想说花费了这么些钱的礼已经拿得出手了,吴三姐姐看着也不是多富贵的人家,不必要装门面儿。

不过转念一想这朝要见的是旧友之子,现在还成了大侄子,叔伯头次见侄子准备厚礼也说得过去。

他便应了一声,没多嘴领着霍戍去了一趟书坊,桃榆想着帮选一套实惠些的笔墨纸砚,可这些东西最是费钱,便是一套中规中矩的也要大几百文。

挑选下来,最后霍戍直接拿了几套备选中,桃榆怕霍戍多心而捡了一套贵些放在里面充个门面儿的,足足一千两百文。

桃榆睁大了眼睛,叫什么霍戍啊,干脆改名叫霍霍银子算了。

他直摇头,霍戍却大步便过去排队结账了。

桃榆在一头等待间,又看了一眼这间书坊,忽而有些恍惚。

以前家里总也给尤凌霄置办些书本笔墨,他去临河坊淘过货,也来书坊里逛过。

采买送去给尤凌霄的都是些不错的笔墨,就怕他在书院里用的简单了受人白眼。

虽从没有核算过这些年在他身上花了多少银钱,但进一趟书坊,总是不会下于百文之数的。

贫寒人家一个月还不一定能有百文的进项。

想来也是唏嘘一场,纪桃榆尽力不再去想这些,可是遇见熟悉的一景一物,总也忍不住勾起那些回忆来。

正当他出神之际,一本有点发旧的《洗冤集录》突然递了过来。

他仰头看向霍戍:“这是?”

霍戍垂眸看着心思飘忽的小哥儿,道:“书坊送的,走吧。”

桃榆方才接过书,霍戍便折身先出了门。

桃榆匆匆看了一眼书名似是传奇破案的解闷杂书,实则是一本法医学著作,眼睛里又有了一抹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