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一手枣子一手大棒(第2/3页)

“说得好,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哼哼,那些蛮夷、外族之人,他们只会臣服于拳头和武力,就像草原人一样,打怕了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给我们放羊牧马,而不敢对我们亮弯刀。”

英国公张懋也是跟着点头道。

这个可以有,他是武将勋贵集团的代表。

以前弘治皇帝重文轻武,一味的偏信文臣,放任文官集团打压武将勋贵集团,他这个英国公在朝野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现在不一样了,弘治皇帝文武并重,武将勋贵集团也是得到了重用,这地位大大提升,他张懋也是能够来参加这种小会议,有了话语权。

现在刘晋提出一手枣子,一手大棒,这也是符合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利益。

大棒嘛,靠的就不是大明的军队,靠的不就是他们这些武将勋贵集团。

只要制定了这样的策略,那以后就不用担心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地位了,不用再担心又会被文官集团们给彻底打压下去了。

至于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为首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

刘晋的话肯定是没有错的,他们都是朝廷大臣,一个个手下都有很多人,御下之道他们当然懂。

也清楚刘晋所说不错,大明对外就该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大明利益为根本与核心,一手枣子,一手大棒。

但是他们是文官,又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以来也是信奉礼义廉耻、道德之类的,觉得这治国就该让他们这些文臣来。

武将们只会打打杀杀,他们哪里懂如何治国,更何况一直以来他们也是觉得好战必亡,穷兵黩武什么的。

这样的策略之下,文官集团们的地位肯定是要动摇的,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和势力毕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以后想要再骑在武将勋贵们的头上就难了。

沉默归沉默,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因为大家都明眼人,都知道弘治皇帝很赞同刘晋的这个策略,刘晋深的帝心,深受弘治皇帝器重。

这个策略本质上也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也并不是为了刘晋自己的利益。

他刘晋就是一个文官,他不是武将勋贵集团,不然你还能够以此来抨击他。

另外从这些文官个人的利益来说,这也是好事,也是应该如此。

大家在天津的各大商行当中可都有不少的股份,有些商行甚至于都是他们自己成立的。

南洋的利益也是他们的利益。

南洋的航线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他们白花花的银子。

南洋的种植园种出来的甘蔗、大米,难道不香吗?

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强大武力来保证,到时候南洋这些国家指不定就会洗劫你大明的商船,侵占你的种植园,杀戮你大明子民。

到时候难道真的靠着手中的笔墨纸砚,写一篇锦绣文章就能够让他们听你话?

说到底,刘晋提出的这个策略,是真正符合大明的利益。

不仅仅是武将勋贵集团们的利益,也包括了他们这些文官们的利益,没有理由反对。

反对了也没有什么用,只会让弘治皇帝疏远自己,同时也会得罪更多的人,到时候连去南洋发财都没你的份了。

“那对于更加遥远,更加陌生的国家和地区呢?”

这时,礼部尚书傅瀚想了想问道。

他算是记住了刘晋的的话,也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该如何对待这些来大明朝贡的使团了。

“对于更加遥远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和我们大明一直以来都没有往来,彼此之间的文化也没有什么接触。”

“所以我们就应该彻彻底底的以我大明的利益为中心。”

“有黄金、白银的,我们就去抢他们的黄金白银,抢不到就去做生意,赚他们的黄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