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垂死挣扎(第3/4页)

黄子澄冷笑着说道。

朱允熥一继位,立刻下旨把他惦记已久的科举制度改了。

也就是分科取士。

文,工,农,算,兵五科。

文科就是之前科举考的,但不再限于儒家典籍,简单说就是任意命题来考,不过实际上还是儒家,毕竟出题人还是那些文官。

但剩下四科与儒家就无关了。

而且五科进士一个级别,考中后都是最底层,然后根据成绩升迁,文科进士和过去一样还是到县衙,但不一定是县丞,也可能是主簿,甚至典史。不过鼎甲还是进翰林院,但五科鼎甲都进翰林院,二甲还是进京城各衙门,同样从最底层官员做起,然后工科进工部,算科进户部,兵科进兵部,农科虽然没有农部,但却可以和文科一样直接去县衙。这个改革严重伤害了儒生利益,事实上几乎砍去了他们近半位置,而且就算是文科,也不一定全是儒学,毕竟已经不限儒家典籍了。

出题是文官,但最后核准还是皇帝啊!

他要考大明律都行。

儒生们完全被一巴掌打懵了,尤其是南方那些耕读传家的大儒,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寒窗苦读就为跟一群工匠商贩甚至泥腿子竞争?

农科真是泥腿子。

当然,实际上是农学生。

科举改革是系统化的,并不是朝廷一下子开个农科,而是地方上先进行农学教育,利用杨丰为此准备的教材开农校。朱元璋已经建立起了普及全国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民间识字的小孩数量众多,所以这些小孩可以报农校。

然后学农学。

学完之后才参加科举。

不过农学是肯定要下田,比如育种,肥料研究,不下田怎么研究?

研究肥料的,还得去研究粪丹各种成分呢!

那气味可是很冲。

杨丰都得给生产粪丹的工人提供自制防毒面具。

这个科举分科改革,四年前杨丰就已经在和皇太孙一起设计了。

甚至试验性质的学校都有不少了。

其他几科也一样,甚至就连文科其实也有专门的法律之类学校。

都在杨丰的五台山。

朱允熥现在只是终于熬到他爷爷死了,自己做皇帝了,可以把原本试验性质的学校向全国推广,反正他科举开了,而第一批农工兵算这些科的学生,就是他和杨丰搞的那些实验性质的学校的,这些是天子门生,直接去考,然后去基层做官。

皇帝陛下一下子就有了数量不菲的符合自己标准的基层官员。

然后再开更多此类学校。

一步步增加杂科进士的数量。

逐步对官场进行替换。

这是蓄谋已久的。

只不过以前老朱不想这么搞,毕竟他明白儒家对维护家天下是非常有利的,但朱允熥不在乎这个,或者说受现代思想影响的他,有自己的维护家天下的理论。

但是……

“就算没有杨丰,你我一群儒生难道能做什么?陛下还有神机营,没有神机营还有京营,就算没有杨丰他还有蓝玉。

你我能做什么?

燕王都远遁西域,你我能做什么?”

齐泰说道。

的确,这个形势简直让人绝望啊!

“南塘兄,别忘了,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觉得我去找陛下,把过去咱们一起的那些密谋抖出,他会不会诛你三族。”

方孝孺冷笑道。

齐泰瞪大眼睛……

“那样你三族也别想跑。”

他怒道。

“方某受广泽王知遇之恩,当以死相报,三族而已,十族又如何?方某为报广泽王可舍三族,不知阁下可舍得?”

方孝孺说道。

齐泰瞬间僵住了。

“南塘兄,你不能退缩,其实你也很清楚,咱们不是没办法,只要杨丰不在,咱们就有一线生机,这里有广泽郡王的亲笔信,你不妨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