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良心,我们一定要讲良心(第3/4页)

其实朱元璋也不一定真不会动手,他最多有选择性的动手。

如果真把这件事搞大,那么肯定会形成一种舆论风潮,在这种忠奸的问题上,皇帝必然得有所表示,所以还是会挑些行为恶劣的,然后再继续禁锢一批子孙。

世家嘛!

他也一样喜欢打击。

更何况还符合他的胃口。

武将就不用了。

这次打击的是文臣世家,毕竟杨丰的真正目的是儒生。

“大使,末将倒是知道一个。”

旁边守门军官凑过来说道。

“谁?”

杨丰说道。

“翰林学士刘三吾祖上就是大儒,以他如今年纪算,他祖父一辈就得是宋臣了,就是不知是否进士,不过他爹的确是胡元翰林,而且他还有几个兄长,也都是胡元的官员,算算他爹最少也是宋朝出生。”

军官明显居心叵测地说道。

“我觉得你可以去仔细查查,你在湖广的卫所应该有亲戚故旧,可以让他们帮忙去查,查出来分钞票,无非就是几封书信,这种事情咱们在京城不易知晓,无非他自己说,可是湖广他老家的人应该清楚,如果查出来是真的,那这五百贯可就到手了。”

杨丰同样居心叵测地说道。

这项工作的确最适合这些军户们去做。

因为他们路子广。

各地卫所都是从他们这个系统内分派出去的,像这种军官在各地卫所找到些亲朋故旧并不难,这样就形成一个内部的调查网络,几封书信就能做到杨丰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

而且武将们对这种打文臣脸的事情也很喜欢。

“末将懂了!

末将的表兄的确在茶陵卫做百户,末将这就修书与他,让他仔细查访刘家祖上。”

军官笑着说道。

然后两个坏人一起笑了。

刘三吾今年八十多了,他是西历一三一三年出生,他上面还有好几个哥哥,这样算他爹基本上可以确定出生在宋元之交,毕竟到他出生也就三十多年,而他祖父刘养正是大儒,而且据说宋末还曾阻挡地方起兵的杀几个大族,这样也可以肯定是宋末有一定威望甚至可能官职的大儒,至于是不是进士不好说。

但举人的可能性极大。

而举人就可以做官了,只要他领过赵家的俸禄,按照杨丰的契约论就等于他自动和赵家签了效忠契约。

那他就得为赵家尽忠。

而他不为赵家尽忠,反而做元朝的官,那就是贰臣。

所以只要能查出他祖父是宋朝举人就可以列入贰臣录了,刘三吾可是儒生的教父级别,如果他祖上列入贰臣录,哪怕杨丰这个是非官方的,也等于声名大损。

儒生鼓吹的就是忠义啊!

那杨丰就从这个下手,你们一群贰臣后代,有什么资格鼓吹忠义?如果他们想辩驳,那就辩驳好了,这个问题会引发一场全面讨论,而说到底目前的儒生,真正祖上有资格列入贰臣的反而是少数。

多数都不够资格。

他们才不会为了保这些家伙,把儒家的根本毁掉。

这些人还不配。

而且就儒生们互相坑的风格,说不定还有人会趁机踩着这些世家出生的儒生上位,所以一场原本只是杨丰本人恶意性质的私人行为,最终会顺利演变成席卷全国的大讨论,然后继而发展成一场对旧宋元两朝儒学世家堪称挖坟掘墓的风暴。

而这才是杨丰真正最想看到的。

不过……

“必须要是实情,你们不能为了钱编造!”

杨丰对军官说道。

“大使放心,末将最实诚了,怎么会编造,不过毕竟也过百年,当地百姓有时候也记不真切,可能有些不准的,也可能说法较多,这个末将可是不敢保一定准。”

军官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