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巡演与艺术馆挑战赛(第2/4页)

葛宏只能说,他好歹也是开剧院的,冯灵在剧院里吃了十几天的饭,负责订餐的工作人员如果连观察力都没有,他也不用在这行混了。

一顿饭吃下来,宾主尽欢。

冯灵即将离开,杨朝歌和朱经理都有点不舍,尤其是朱经理。他家是戏曲世家,朱经理也是自幼学习,这十几天和冯灵的交流让朱经理觉得醍醐灌顶,虽然冯灵不太懂这些年戏曲的变迁以及部分理论知识,但她实战经验丰富。

冯灵和汪杏花一样,她们都经历过戏曲最昌盛的时候。她们或许不懂变迁,不懂时代,但她们懂戏曲,懂市场。

朱经理只恨没有晚生十几年,若他是在二十几岁,甚至是30出头的时候认识的冯灵,现在没准就直接辞职回家练戏,再登戏台了。

只可惜呀。

朱经理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微微隆起的啤酒肚,在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已经40多了,身材大不如前,嗓子也大不如前,这些年虽然没有抽烟但酒局没少混,早就唱不了戏了。

连冯班主都不如。

朱经理在怅然所失。

杨朝歌倒是没管同事的怅然若失,她在为自己的宝贝侄女杨晴争取机会。

杨朝歌算是看出来了,虽然自己是方圆剧院戏曲部的经理,但论眼光她是真没杨晴好。一开始她还不理解,一个小游乐园里的戏团能有什么,就算天天都能登台,也不可能会有出头之日,杨晴怎么成天就惦记着那个戏团生怕回不去。

现在杨朝歌懂了,是她格局小了。

游乐园里的戏团怎么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能发光,跟着冯灵打一年杂,顶得上在方圆剧院登场唱十年。

冯灵又会唱又会教,还这么年轻,论实际年龄甚至比杨晴的还要小三岁。

杨晴要是能留在冯灵的戏团,那就是一步登天。

就算注定一辈子只能在冯灵边上唱配角,可戏曲演员又有多少是能唱主角的呢?

自己侄女天赋如何,杨朝歌这个当姑姑的自然清楚。杨晴的天赋也就那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靠自己八成是吃不上饭的,还得她这个姑姑的给她弄进方圆剧院混个五险一金。

现在天赋不行的侄女给自己挣了一条康庄大道出来,杨朝歌自然要帮一手。

杨朝歌笑呵呵地汪杏花攀谈起来。

一张仅仅坐了6人的桌上,江祺和葛宏聊,杨朝歌和汪杏花聊,朱经理和冯灵聊。三个聊天室各聊各的还互不干扰,也是神奇。

江祺和葛宏聊的是正事。

葛宏作为方圆剧院的老板,自然是有些人脉的。

他和魔都的同行们可能是冤家,但外地的同行就是朋友了。

金陵的一家大剧院的老板前段时间找上了葛宏,想托葛宏联系江祺,聊聊《皇女传》金陵演出的事。

那家剧院也有一个大剧场,规模没有方圆剧院的1号剧场那么大,但也有2000出头的座位。

对方承诺,对戏团众人的待遇和方圆剧场给出的待遇一样,甚至可以更好,条件嘛都是可以商量的,毕竟他们剧院没有方圆剧院规模那么大,名气远远不如方圆剧院。

至于分成,这家剧院给出了惊人的75%。

汪杏花之前就和江祺说过,这种去外地演出的分成主要看戏班子的实力,从28分到82分都有。75%的分成比,已经无限接近于82分了,现在对方给出的待遇可以和方圆剧场给出的待遇一样,算上戏团这么多人住宿,除非卖超高价戏票,不然对面完全不赚钱。

钱都给游乐园赚完了。

就算现在方圆剧场得了名声,而且名声已经迅速变现,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行为是不是有些太夸张?

方圆剧院是第1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名利双收,第2个吃螃蟹的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