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7w2营养液加更

小太子听到急促的脚步声, 不由得循声看去,年岁不大的小奴跳起脚挥手。

此人是个哑巴。

有一年很多人涌入上林苑自愿为奴,小奴一家就是其中一户。他还有个妹妹, 跟母亲学针线织布。

小奴原本随父亲养牲畜。小太子得知他听得见不会说,就吩咐博望苑管事,以后做纸、做油这类暂时不可外传的活都带上他。

先前小太子答应给他父皇两名做纸的匠人, 博望苑小吏送二人去上林苑的时候趁机找管事要两个不憨不傻的哑巴。

上林苑最不缺天聋地哑缺胳膊少腿之人——这类人在外生活艰难,自愿入上林苑为奴, 上林苑管事不敢把人往外撵, 盖因他们也是陛下的子民。

管事巴不得上林苑少一些这样的人, 当即把所有不会说话的人全找出来任凭小吏挑选。小吏考虑到做油做纸需要人手就全要了。

如今做胡麻油的人皆不能言。

韩子仁教他们做胡麻油那日十分震撼。傍晚回到太子宫依然感到不可思议, 逢人就说也不知道小吏怎么了, 竟然弄来一群哑巴。

昭平君不知内情:“比划什么呢?哑了?”

小太子点头。

昭平君愣了愣, 不敢信:“真是个哑巴?”

“过去看看。他这样兴奋想必出油了。”小太子冲哑巴小奴摆摆手,小奴停下挥舞手臂, 原地等他过去。

公孙敬声对他有印象,杀牛的时候见过此人。他一直认为此人胆小腼腆不敢言语。听闻此话他也大受震撼:“你这里竟然有哑巴。”

博望苑小吏:“公孙公子有所不知, 他们不识字不会书写才能守住做油的法子。”

公孙敬声:“可是西北人会啊。”

韩子仁:“西北人也不是谁都教。他们之所以对奴婢知无不言是托了大将军的福。”

昭平君心动:“这人在哪儿找的?”

“我的奴仆皆来自上林苑。”小太子道

昭平君转向陪他们过来的小吏, 博望苑小吏解释上林苑还有一些聋子。昭平君摇头:“那我不要。”

小太子:“十个聋子九个哑。”

昭平君问小吏:“是这样?”

小吏点头。

昭平君皱眉:“又聋又哑怎么用?”

韩子仁:“又聋又哑有时比我们学得快。他们心无旁骛。”

昭平君容易受外因影响。比如他难得想看一会书,一听到热闹立刻没心思看了。

昭平君不想承认也得承认公孙敬声比他懂得多, 他眼神询问公孙敬声, 要不要?

小太子先前跟二人提过, 他们合作一年。一年后他们再叫匠人做纸就得公孙敬声或昭平君出月钱。二人打算令奴仆学做纸。现在秦岭的奴隶得种地, 他们势必还得再买几房奴隶。如果新添的人可以很快学会, 还能守口如瓶, 为何不要呢。

公孙敬声问韩子仁:“上林苑的农奴是陛下的人,陛下能给我们吗?”

韩子仁:“公子有所不知, 如今上林苑人多的农闲时有一半人无事可做。”

公孙敬声转向太子表弟。

“改日我帮你们问问父皇。”小太子提醒他,“我从上林苑调人不必去官衙登记。你们得给他们个身份证明。不然会被当成私下买卖人口。”

刘彻诏令天下给奴隶登记时提到私下买卖人口者罚一半家产。

这点倒是没人敢公然反对。盖因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缺人。否则也不至于令十五至三十岁不婚女子纳税。此税还有等级,年龄越长税越多。朝廷收这个税并非缺钱,刘彻决定向匈奴用兵前朝廷不缺钱也不缺粮。甚至传出粮仓里的粮食生虫,串铜钱的绳子放烂了。

公孙敬声反倒认为陛下为了收税。奴隶每年都得交税,虽然比平民少很多,可是要有上百名奴隶,对主人家而言也是一笔巨款。所以很多人瞒报奴隶数。也是因为“税”,很多奴仆成群的世家公卿大夫对刘彻很是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