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康熙背水一战,中山不动如山!(第3/4页)

历史上那个鸦片战争中的英吉利龙虾兵要在战场上瞧见这种成色的清兵,高低得改打“大英禁烟队”的旗号……而让清军取得如此巨大进步的最大功臣不是别人,正是李中山,也就是这支堪称当今天下第三强大陆军的大清新军的头号死敌!

一个高水平的敌人,有时候就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了,康熙也的确是个好学生,而这一届的八旗兵,无论含满量如何,都比后来那些见贼才逃的上勇强太多了,无论是学习能力和实干精神,都不是后者能比的。

要不然,老师再好,学生自己拉胯,那再怎么教也不会啊!

在康熙的军队完成布阵的同时,天下第一或是第二(大明和法兰西谁强谁弱不好说)强大的陆军,大明陆军北伐军的第一、第五两个军团,也完成了展开。

和清军相比,他们的行军布阵水平还是要强出一截的,清军是到达前沿之后再慢慢展开布阵,而明军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执行大纵队行军和在行军途中快速完成展开的水准了!

如果清军和明军今儿是同时抵达界河南岸战场,恐怕不等清军布阵完毕,明军就要发起冲击了!

不过由于清军采取了后退交战的战术,所以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布阵,而晚到的明军,就只能发挥他们快速布阵的能力,在先头部队的掩护下,快速布阵了一个步兵在中、左,骑兵在右翼的大阵(左翼的独山湖)。

这个大阵的走向也是东北——西南,大体上背靠北沙河布置,因为北沙河水浅,有多处浅滩可以涉渡,所以算不上背水。

而北沙河和界河之间的地形非常平坦,只有几处低矮的小土丘,而两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五到八里地,正好用来排兵布阵,差不多就是个天然的决斗场!

现在的康熙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只是一看便知道明军还是比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八旗新军要强……至于原因嘛,他其实也知道!

双方的训练其实差不多,装备也各有长短——明军的枪械更好,清军的骑兵更强,双方的火炮则差不多少。另外,明军有讲武堂,而清军也开办了八旗军学堂,两边用的教材都差不多。

但是有一样,康熙却没办法和大明学习……大明是个共和国!而大清则是八旗权贵、汉人军阀、蒙古王公一起合办的诸侯合众国。

一边是国人为国而战,一边是旗兵、藩兵为皇上和诸侯而战……那能一样吗?

康熙压下心头的那种不安的感觉,经过多年征战的磨练,康熙的意志已经坚定了许多,他看了看周围的侍卫亲军白甲兵,大声喊道:“阿喇尼、噶尔玛、阿南达!”

“臣在!”

被康熙点到名的都是他这两年从西征军中提拔的少壮,都是内大臣、御前大臣和侍卫亲军统领。其中阿喇尼是满洲镶蓝旗人,而噶尔玛和啊南达都是蒙古人,噶尔玛是科尔沁蒙古出身,孛尔只斤氏,是布木布泰的亲族。阿南达是蒙古正黄旗的奴才,祖父是察哈尔部投靠过来的蒙古贵族,他本人则得到鳌拜的赏识,当了一等侍卫。鳌拜坏事后他也跟着倒霉,苦了几年后康熙总算醒悟过来,开始国难思鳌拜了,所以就爱屋及乌,看着有点像鳌拜的都得了宠。

“放火!烧浮桥!”康熙咬咬牙,大声下令。

“嗻!”

三个侍卫亲军统领答应了一声,马上带上一队白甲兵,拿上早就准备好的引火之物去烧毁界河上的几座浮桥了。

康熙接着又对小桂子道:“小桂子,让人去给各旗各军传旨……朕决心效法西楚霸王,烧桥沉舟,背水一战,与暴明决生死!”

“嗻!”

小桂子早就挑选好了一群大嗓门的白甲兵,当下就一挥胳膊,这些人立即飞马而去,向各旗各军传达康熙的最新最高旨意了——麻子要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