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借!(第3/4页)

而大军一旦渡过淮河,进入前沿地区,往后的花费可就更加惊人了!

根据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的共同编制的预算,从大军跨过淮河开始直到北伐胜利,大明每个月单是在军费上的花销,就要准备1200万……一年就是1亿4400万两!打两年,差不多就要花出去3个亿!

而大将军府和尚书省为了这次北伐大业所准备的军费预算,也就是3个亿!

也就是最多只能打两年,再多就没有了。

而这3个亿的军费中的一半,也就是1亿5000万两得依靠战争公债来筹集。加上这笔巨债,等北伐胜利之后,大明的债台就能搭到2亿5000万两了……真正的债台高筑啊!

也得亏李中山懂一点金融,很早就开始搭建一张以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还将大明境内大大小小的钱庄,还有闽粤海商,两淮盐商,江南私商、茶商等大商人,全都用各种法子网进了这个体系。

而且这个体系对大明朝廷来说是高度可控的!

所以大明朝廷才能通过这个金融体系来给债台高筑的大明朝廷的信用定一个高价——这意味大明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现大量公债,还不愁发不出去。而且还能让大明境内的银行、钱庄都把大明朝廷的公债当成优质资产持有。

但是现在毕竟不是信用货币的时代,所以大明朝廷的债务扩张并不是“无限”的,2亿5000万两的公债总额即便不是极限,距离也不遥远了。

因此李中山手头的时间并不宽裕……而这个难处,李中正当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也不愿意为在分李中山的兵。如果李中山用于北伐的兵力少了,完成北伐需要的时间或许就多了。

听了兄弟的回答,李中山欣慰的点点头:“我有八十万之众,北伐之役的优势很大……一年之内必然可以奏凯还朝。

三弟,你只要能在东南坚持一年,不让倭寇和西夷得逞,就算大功一件了。”

“二哥请放心,”李中正笑道,“区区倭寇,何足挂齿?中正自有办法将之尽数歼灭于东海之滨!”

瞧他这模样,看来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李中山当然也就放心了。

“好!”李中山笑着吩咐道,“那东南之事,愚兄就尽数托付与弟了!”

李中正一抱拳:“二哥,小弟得令!”

李中山点点头,北伐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大量的军队已经向北开拔,淮北、淮南等前沿地区已经开征召武装民夫了,而北伐中原的方略——就是“步步为营,直到北京”的计划,已经由大将军府左军师周昌领着一众参军详细拟定完成了。

毫不夸张地说,一架无比庞大的战争机器,现在已经完全开动了起来,正在以碾压之势向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缓慢而坚决地滚动过去!

甭管康熙有几路大军,李中山只一路往北京去即可。而康熙只要没有办法挡住这架战争机器滚动的车轮,他的大清朝就凶多吉少了!

……

康熙二十二年,秋。

在北京城,大清皇帝康熙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西班牙无敌舰队和倭寇对大明东南沿海的侵扰,他的五路大军八十万伐明方案看着挺厉害,但实际上的虚头是很大的。

李中山北伐的“八十万大军”,要一个个数人头的话,那肯定是有的,而且无论正兵还是民夫,肯定都是精壮。

但是康熙的“八十万”……也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全都要看战事进展了。如果进展顺利,各方面都会加把劲往台面上追加筹码,八十万也许真就有了。

如果形势不好,那可就很难说了。不仅吴周和金帐汗噶尔丹未见得会跟,就连大清内部也难说没人会反清向明——那帮大清忠臣的忠心可都有点“多”,多到了可以让许多位君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