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康熙,这不是造反,是革命!(第3/4页)

福全哼了一声:“《天下为公论》上的道理歪不歪,自有后世评论……但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就将你罢免,你已经不是大清皇帝了!我是奉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命来拿你入京,所以我不是反贼,你才是反贼!”

“你,你,反了,反了……”康熙真的恼了,而且也动了杀机。

福全的这番话是在动摇大清帝制的根基啊!

而且如今的天下,实行了近两千年的帝王专权之制正在遭受大明虚君共和制的严峻挑战,都有点摇摇欲坠了。

这个挑战可不是随便一说的!因为在东亚这一块,大明和大明之前的汉家封建王朝就是“文明的灯塔”!

现在“灯塔”都否定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开始搞虚君共和了,大清的帝王专权怎么会不动摇?

这个大清向来是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再早一些还有四大贝勒共议国政制。

实际上,历史上大清的帝王专权之制就是康熙这个“圣祖”一步步确立起来的。在康熙擒鳌拜之前,大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还是很大的,是康熙掌权后,才慢慢削去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最终将之变成一个空名。

但是现在,大清还没有帝王专权的传统,对于大明现在实行的国人议政制也是比较认同的……而顺治、福全又加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威,甚至搞出了罢免皇上的闹剧!

从这个角度来说,福全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所作所为,还真的不是一场简单的造反,而是一场革命!一场“共和革命”,是大明的共和革命外溢到了大清,严重动摇了大清的君主专权。

虽然康熙这个反D帝王成功镇压了大清的共和革命,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撒出去太多了,他如果不能尽快扑灭火苗,重新确立自己的帝王权威,搞不好这个共和革命的麻烦就没完没了了。

想到这里,康熙铁色铁青,对左右道:“来人,将篡国逆贼福全打入囚车……朕要带着这个逆贼回京!

朕还要召集所有的议政王和议政大臣,当着这个逆贼的面开会讨论到底谁是逆贼?”

听着康熙冰冷的语言,拥在他周围的那些拥有议政王和议政大臣身份的大清奴才们都忍不住一哆嗦……这个皇上是要秋后算账啊!

看来大家的投降是投错了!

虽然知道错了,但现在也只能留得青山在了……

……

康熙在永定河之战中虽然大获全胜,但实际上并没有全歼福全的军队……还是跑掉一些的!譬如杨起隆的一万余人就逃回了天津卫城。

还有以庞青龙为首的一批顺天府境内的团练头子的武装,也因为熟悉地形,善于逃跑,从而顺利从战场逃脱,跑到了永兴河东岸。随即这些人也马上拖家带口往天津卫转移。

另外,福全的摄政王护军也没有覆灭——这支军队主要由“鳌党残余”控制,战士又多是索伦人、巴尔虎人,不仅战斗力很强,而且跑路撤退的能力也是一流。看到情况不对,也都纷纷逃散。一部分人逃去了天津卫,也投靠了杨起隆,还有一部分人则跟着豪格的长子齐正额逃回了北京城。

所以北京城内,顿时就陷入了惶恐!

而顺治、布木布泰和那拉兰儿,也都在第一时间得知了噩耗。

在摄政王府的大殿外,那拉兰儿的贴身侍女们正紧张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就要赶紧回报。而大殿之内,福全的正室西鲁克氏,福全的侧福晋那拉氏,正端坐在椅子上,听着连夜逃回来的齐正额报告永定河之战的情况。

“……福晋,侧福晋,昏君的大军马上就要进入北京了,再不跑就来不及了!我手上还有几个人,护着你们往天津逃吧,天津是杨国舅的地盘,也许还能支撑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