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最后的旅途2(第4/5页)

闻言,老皇帝目光落在喜悦快上眉梢的孙跃身上,悠悠然地说道:“孙氏,不愧为江陵望族!一门三代三进士,几十年间,都在荆湖北道,且都做至道州大吏,殊为不易啊……”

老皇帝的话多少显得意味深长,赞叹孙氏一门在荆湖北道声望影响的同时,隐隐还带着一丝猜疑。

孙跃听着异样,眉头微蹙,樊知古心头则是一个咯噔,陛下起疑了!该死,怎么忘记“异地为官”这个基本原则了!

在州县以上高官的任命上,朝廷一直在强调异地就职,但事实上,真正做到的,只有道司一级,道司以下,就有些勉强了,似乎孙跃这样同道异州为官的,并不算少见。但是,若真依照朝制深究此来,那从吏部到荆湖北道,都得担责任。

就在这刹那,樊知古已然暗暗决定,孙跃绝对不能再往道司衙门上调了,甚至于,那孙谠也得尽快调离,让那老儿换个地方致仕……

樊知古的反应,总得来说有点大,但是没办法,高处不胜寒啊,涉及到皇帝这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必须得谨慎,宁肯多想想,也别因为一些大意与忽视而倒楣。

所幸,老皇帝并没有深究此事,提了一嘴,便做出一副疲惫的模样,冲一干恭顺状的湖北官僚道:“今日就到这儿吧,朕乏了,你们可以退下了!”

听此吩咐,樊知古面露迟疑,见状,老皇帝眉头微蹙,道:“怎么,还有事?”

闻问,樊知古赶忙应道:“回陛下,臣等在黄鹤楼设有宴席,斗胆邀请移驾一览……”

听到这等邀请,老皇帝第一反应就是拒绝,甚至有些恼怒,他已经三令五申,此番巡视不许地方官府搞铺排浪费,第一站到鄂州就敢犯他的令。

不过,听到是黄鹤楼,老皇帝还是来了些兴趣,便道:“到了江夏城,怎能不去黄鹤楼瞧瞧!”

不知是为了说服自己,还是说服别人,老皇帝想了想,又吩咐道:“有君有臣,略显不足,还当有士农工商,朕此番南巡,除了考察南国之政,也想看看人间百态,听听士民的酸甜苦辣。

从江夏的士农工商、良民百姓中选取一些代表,让他们一道参加这黄鹤楼夜宴,朕要亲自接见他们!”

“是!”

黄鹤楼的名气如何,不需多说,从崔颢登楼题下那首《黄鹤楼》开始,便成为天下名楼,引无数文人骚客慕名。

黄鹤楼曾经的辉煌,属于盛唐,也见证着开天时期大唐的强盛与富足,那时人们登楼见识不只是黄鹤楼的繁庶,更是大唐帝国地的璀璨与瑰丽。

当然了,如今屹立在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是重新建造的,是属于大汉的黄鹤楼。重建于乾祐十五年,由当时的鄂州官府主导拨款,再加州城各贤达、富户捐资,官民齐心,一起重建黄鹤楼,作为老皇帝一统天下的献礼工程。

老皇帝对此事有些记忆,而在黄鹤楼下的牌坊边,立着一座碑文,除了一篇记录重建黄鹤楼的赋文之外,还凿刻着当时所有捐资人的姓名。

不知觉间,距离黄鹤楼重建也整整三十年过去了,也是几经修葺,考虑到老皇帝南巡,前不久州衙又紧急拨款,征调工匠,对楼体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翻新。

楼是新楼,但三十年沧桑变化,黄鹤新楼也见证着又一个康平盛世的到来。

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当初在盛唐时期出现的景象,在大汉开宝盛世,也同样出现在黄鹤楼。

夜幕之上,星光暗淡,但黄鹤楼上下,却是灯火通明,气氛高涨。沿江两岸,更是热闹不已,整个一片灯火辉煌的景象,江上有游船,岸边有灯市,头顶夜空不时还有烟花绽放。

站在三楼,凭栏远眺,既能感受江景之宜人,又能见识江夏城池之绚丽。满目的繁荣之象,充耳的喧闹之音,老皇帝还真有那么刹那的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