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另起炉灶(第3/3页)

当然,刘旻的新制还是不够完善,至少,营所之下,如何设置,上下关系,产出分配,还没有拿出一个具体办法。但是,大方面一旦定下,那后续就只是内部调整了,有足够的协调空间。

不得不说,刘旻提出的“营所制”,就是在安西打造出一批新式军功贵族。

但是,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营所官兵的,来满足这些新式贵族。仅靠都督府是不够的,剥削西迁移民,吃相难看不说,还是掘根的做法,绝不可取。

因此,能够给这种分封式营所制推行提供基础的,给营所官兵提供养分的,只有当地的土著。

但是,要满足两万营所兵,以当前安西的遗民土著,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一百万都不够,两百万也勉强,若再加上还有分出一部分给都督府、官僚、国民乃至是投诚的贵族、部族首领,那就还需更多的生产人口(农奴)。

那么,人口从哪里来,向东掠夺大汉,这种数祖忘典的事可做不得,至少当前是不可能的,如此,就只剩下西方一途了。

因此,刘旻的营所制,不只是一个为立足安西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它同时还具备高度的扩张性,在它达到安西的扩张极限之前,将吞噬一切够得着的资源,土地、财富、人口……

这也将是一头更加强悍,更加危险的战争巨兽,在其堕落之前,能够爆发出来的能量,也将摧毁一切阻碍。

前提是,能够顺利推行,在此事上,阻力只可能来自两方。一方是内部那些意识形态更忠心于国内的将帅,但巨大的利益足以收买大多数人,少量的反对意见,不构成实际威胁。

二则是朝廷那边作何想法,毕竟,至今安西都督府依旧是大汉朝廷军政体系下的一员,这种逾制乱法的变革,没有朝廷的首肯,贸然为之,是要担巨大政治风险的。

若是外臣,怕就得被攻讦个居心叵测,被拿下问罪了。但,主导此事的是魏王刘旻,还刻意拉上一干高级将帅与刘昉、向德明这样的王公背书。

而刘旻还有话说,若不是朝廷断了支援,安西又何需寻求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