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4页)

至于其他人,王继恩也没有放过,一一找毛病,抓把柄。但这么多大臣中,王继恩最为愤恨的,显然是洛阳府尹吕蒙正,但偏偏,他手里没有吕蒙正的黑料,回头来看,方才发现,这吕府尹隐藏得实在太深了,当了好几年洛阳尹,竟然一点把柄都没给人留下。

而更让王继恩感到恼火的是,他与吕蒙正之间,可从来没有什么冲突。当然,这是王继恩自认为的,皇城司横行三十余年,得罪了多少人与势力,他自己都记不清楚。

到如今,王继恩也才真正体会到,三十年积怨,一朝爆发出来,到底有多恐怖,甚至盖过他对刘皇帝的信心。

当面临不可承受之压力时,王继恩最终还是求到刘皇帝那里,呼天抢地,回忆过去,表露忠心的同时,也大倒苦水,对那些官僚的攻讦,王继恩是一概否认,连呼冤枉,磕破了头,喊破了嗓子,只望刘皇帝给他做主。

而刘皇帝只是轻言安抚了一番,既没给正面回应,也没给他明确希望。一切的问题,又回到最初,刘皇帝的态度如何?

不得不说,对此异常敏感的王继恩,在求救无果之后,已然有些寒心了。

于是,步步出错,他在接下来走了两步臭不可闻的棋。一是指使他过去在朝中收买的一些官员,提供一些证据,让他们举报弹劾,意图把局势进一步搅乱,混淆视听。

二则是偷偷地拜访约见公卿大臣们,半是请求,半是威胁,让他们为自己说话,或让他们改口,手里收集的证据与把柄成为了他操纵朝局的利器,总之要改变朝中大臣一致针对他王继恩的局面。

可以说,到紧要关头,王继恩把底牌都亮出来了,并且很有效果,在喧嚣的“倒王”之声下,“挺王”的声音也逐渐抬头了。这就像打开了一个魔盒一般,王继恩几十年来,头一次享受到了毫无顾忌去操纵那些衣冠楚楚、人模狗样的公卿大臣们的快感,其中之得意,不足为外人道。

然而,这也是彻底自绝于刘皇帝。不管他是迫于无奈,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他的这些做法,都是犯忌的行为,还是犯刘皇帝的大忌,这些在刘皇帝这儿,可比吕蒙正等人弹劾的罪责要深重得多,要更加不可饶恕。

只可惜,如今的王继恩没能意识到这些。

“王继恩危险了!”广阳伯府,一直默默观望着朝中局势发展的赵匡义,悠悠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