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3/3页)

当初哈伦借助联军东进的机会,收复其地,招揽那些突骑施部族,许你官职、爵位、财富,苦心经营了一年多,聚众两万多人,虽然大部分只算得上乌合之众,但在安西,实力也算不错了。

对此,安西都督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战前也做了准备的考虑与准备。刘旻这回并没有选择亲自出征,杨城方向交给了杨延朗,怛罗斯方向则由副都督李继隆出马。

战事的进展,有些出人意料,尤其是杨城方向。那些当地的突骑施人最终以一个并不出人意料的方式显示了存在感,临阵倒戈,使得哈伦汗布置在伊丽河的防线直接崩溃,得以让杨延朗军轻松突破到杨城。

事实上,早在去年ysl联军被安西军击退之后,东北部的这些突骑施人就已经有不少人后悔了,有些部族首领甚至秘密遣使联络,解释、表忠心,没有立场,大概就是这些人的存世之道了。

兵临杨城,哈伦汗这回没有任何退却,组织军队、百姓,意欲坚守待援,决一死战,要保留黑汗国的最后一丝威严。

不过,这一回面对顽固的守军,汉军并没有再以将士高额牺牲换取胜利,经过这些年的摸索,那些性能“简陋”的火炮,在使用上终于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在攻城上也显得淋漓尽致。

在安西,兵部前前后后,调拨了两百多门新旧型火炮,即便加上此前的各种损失,也剩下一百五十余门,其中刘旻拨了一百门给杨延朗。

当百门火炮,从各种角度把各种铁制的弹药轰向城头时,守军所有的决心迅速被瓦解,汉军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这颗盘亘在侧后方一年多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