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2/3页)

刘皇帝这番话,显然毫无自知之明,但李少游还得老老实实地应着:“老臣明白了!陛下教诲,老臣一定铭记于心!”

“好了!说说正事吧!”刘皇帝又欲站起来,撑着御案,看起来有些费劲,李少游赶忙上前扶着他。

刘皇帝也没拒绝,领着李少游走到始终挂在御前的那面大汉舆图下,仰头注视了一会儿,方才道:“朕此番召你回京,是有事相托!”

闻言,李少游立刻道:“请陛下吩咐了!”

“税改之事,想必你也有所了解,朕是要决议推行的。只是,几个月了,进展颇为不顺,新制的拟定一直处于迟滞状态,争议很大。”刘皇帝娓娓而谈:

“朕知道,很多人心中不满,担心触及他们的利益,嘴上虽不敢直言反对,但行为上,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不管阻力再大,朕决议推动的,就绝不甘休。有些人,恐怕是觉得朕老迈可欺,觉得可以和朕角力,给朕搞拖延迟滞那一套,朕岂能如其愿。

几十年来,朕推动了那么多新政改革,哪一项是顺顺利利、毫无波澜的?但都被朕闯过来了,不瞒你说,这或许是朕当政以来,最后一项重大改革了,成则利在当下,功在千秋,至于败,朕没有想过。

不论多大的阻力,朕都要一一破除……”

听刘皇帝在这里叙述着,表达着坚定的态度,李少游眉头不由皱起,思虑少许,拱手道:“不自知陛下打算让老臣做什么?”

“朝廷大局,有赵普主持,朕可无忧,只要他履任,稍加适应,朕便能看到进展!”刘皇帝继续道:“但改革绝不能仅停留在中枢层面,最终是要落实到地方道州执行的,因此要双管齐下,内外结合。京畿与河南道,此前被选作税改试点地区,过去几个月,进展迟缓,但接下来,朕不会再放他们给朕磨磨蹭蹭了。

而朕近来思索,这还不够,另选了两处作为第一批改革道州,一是榆林道,当年那场大乱,虽然破坏严重,却也清除了一大批魑魅魍魉,改起来阻碍不会太大,且并非传统的农耕地区,其在畜牧养殖上的税制规定,可以给朝廷制定进一步的税制做参照。

另一处,朕选定江南道,烟花胜地,鱼米之乡,耕地数量比起北方虽有不如,但产出很高,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一道。

这些年,江南道的税收,始终在全国前列,也是南方道州中数一数二的地区。因此,江南道是值得率先一试的。

朕打算派你去江南,主持税改之事,其他暂时不急,先做好准备工作,把土地情况给朕摸清楚,把那些藏着掖着的沃土都给朕找出来,记录在册。

税改的关键,就在土地,朕查阅了各地土地籍册,那些数据,是越发不能信了,已经开宝二十四年了,全国耕地数目竟然不如二十年前,简直岂有此理!

你到江南之后,要好好给朕清理一番!等朝廷这边新制正式定稿出台,你那边则立刻施行,两相配合,把税改给朕做实!”

默默地听着刘皇帝的交待,语气并不是太严肃,但李少游直感一股压力扑面而来。想了想,李少游也郑重地应道:“是!”

此事,李少游也没有拒绝的余地。

对他的表现,刘皇帝自是满意,不禁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改革是一件累人的事情,千头万绪,是很难理清的,执行者,需要身强力壮、锐意进取者。不过,朕不信这些,朕觉得,还得用你们这样的老臣,朕才放心!游哥,你不会让朕失望吧……”

闻言,李少游心头凛然,十分坚决地道:“老臣唯有鞠躬尽瘁,竭尽全力!”

点了点头,刘皇帝又道:“让你去江南,还有一层用意。当年初定江南之事,朝廷曾进行了一场大迁徙,以打破那些地方旧臣、宗族、地主势力对江南的控制,效果是有的,朕以大量北方将士落户,大大加强了对江南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