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调整(第2/3页)

至于刘旸,心情则有些五味杂陈了,他欣赏尊重宋琪,但也不及自己老师,那是几十年腹心相托的关系。何况,当年登闻鼓案发,李昉被牵累,外放地方,自己难以挽回,刘旸心中本就带有少许愧疚,因此,刘昉回朝任相,刘旸自然是喜悦的,只是此时此刻不好表现出来罢了。

刘皇帝自然不在乎刘旸二人的想法,自顾自地,继续道:“沈义伦也几度向朕上表,告老还乡,朕一直没有同意。不过,念及沈卿年高,也该与其晚年安康,着以尚书右仆射致仕,他为国效力三十余载了,不容易啊,如今荣归,该有的待遇不能少,此事,太子亲自督办!”

“是!”

“还有,沈卿告老,财政司也需增补一名干吏,西北转运使王祐,处事练达,敏于算术,可以接任,入朝担任财政副使,制命即可下达!”刘皇帝又道。

“是!”

刘旸三人,已然成为应声虫了,同时,如果此前还只是隐约感觉的话,那么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了,刘皇帝这是要重新收权了,这接连的人事安排,就是最明显的征兆了。

“朕乏了!”揉了下额头,刘皇帝道:“你们都退下,各归己任去吧!”

“是!”

“王著留下!”临了,刘皇帝又出言挽留。

刘旸与赵匡义瞥了眼同样面露意外的王著,躬身一礼,缓缓退去。刘皇帝目光平和地看着刘旸的背影,直到他消失在殿外。

就如赵匡义所疑思的那般,又一项考验,要落到太子身上了。正常情况下,以李昉与太子的关系,是不可能重新回政事堂,执掌大权,那样不利于权力的平衡。

如今,在太子秉政多年的情况下,又把李昉这个德高望重能干的太傅调回,让这师徒二人联合,岂不是能够把持大汉朝政了。

另一方面,刘皇帝又做出一副要收权的举动,这权力二字,诱惑太大,皇权的争夺就更加残酷凶险。过去刘皇帝舍得放权,自然看不出什么,一切平稳,如今刘皇帝要收权了,刘旸又是否能甘愿缴权,后退一步,这也是难以定论的……

而刘皇帝,就要看看,刘旸究竟有没有这个耐心。对刘旸,刘皇帝大体是满意的,他的性格想法,有些不认同,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大部分时候,刘皇帝都是确定刘旸能够很好地继承他创建的大汉帝国,但出于那深入骨髓的猜疑病症,他又总是忍不住要去折腾,去考验,而目的是什么,有时候刘皇帝自己都感到迷茫……

刘皇帝沉吟的表情,不得不说,还是有些可怕的。没人陪伴,王著一个人待在下头,则更不自安。在他有些无所适从之时,刘皇帝终于偏头,把注意力放他身上,慢悠悠地问道:“关于朝廷人事调整,你有何感想?”

闻问,王著愣了下,两眼中闪过迷惑,拱手道:“回陛下,臣无感想,只听诏而行罢了!”

“蠢货!”见状闻言,刘皇帝却忍不住怒骂了一句:“蠢材才无感想!朕看你这官越当越大,人却是越活越回去了!财政司都管不好,还需沈义伦拾遗补缺,朕要你何用,大汉的财政使是摆设吗?摆在台面上,让人笑话的吗?”

这话说得可有些严重了,王著也脑袋一懵,两腿一软,跪下便请罪:“陛下,臣老迈昏聩,疏于职事,辜负陛下恕罪,请陛下责罚,只盼保重御体,不要以老臣之昏悖积怒置气!”

听王著这番话,刘皇帝面上的恼怒收敛了一些,盯着他,叹道:“不论是在州县,还是在道府,你干得不是一直都很不错吗?为何进京还朝,登堂拜相,反而无所作为,一无是处?”

王著闻言,愣愣地道:“臣才浅德薄,能有今日的荣光,全仰陛下赏识提拔,臣之小才,难登大雅之堂,让陛下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