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止损(第2/2页)

参谋长说到这时就叹了一口气:“咱们抓到人的时候那老乡还跪着、哭着求咱们,说要不把这些粮食运回去,他一家几口人就全完了!让咱们不能见死不救,还说他也没干啥犯法的事,就是买些东西!”

听到这王学新不由骂了声,这鬼子他娘的还真毒,用华夏人对付华夏人,让八路军两头都难做。

这时候八路军当然不可能让他们把粮食带出去。

战争有时就是这么残酷,任何时候都不能跟敌人妥协,否则就是把刀递到鬼子手里任人宰割。

另一个止损的方式就是派出战士到百姓中宣传,让老乡们不要卖出自己的东西拒绝以法币而以光华券交易。

这宣传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为光华券之前与法币兑换率是1:1。

虽然两者现在不能兑换了,但百姓心里对它们“一个价”的印像根深蒂固。

那么,一斤麦可以卖三毛甚至更高,为啥还要卖四分?

这不是傻了吗?

老乡们很少会去考虑这四分的光华券能买的东西比三毛法币还要多,而且将来这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接着参谋长又大概的跟王学新讨论了下长远的生产计划……首长几次想就这方面召开详细的会议,都因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止损”而耽搁了。

参谋长把王学新拉到旁边的一个树墩子上坐下,说:“我和首长一有空就讨论这问题。认为对内的好解决,难的在对外,不只是运输打破禁运的问题,我们这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敌人的,难道把粮食卖到敌人那?咱们现在还不够吃呢!”

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

八路军的生产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要说工业,不管是鬼子还是重庆方面都比八路军要强得多。

要跟敌人做生意做买卖,那卖的不可能是工业制品。更应该是卖的农产品换回工业制品。

可是卖什么好呢?

粮食、衣服?

或者手工制品?

粮食和衣服刚被搜刮,像参谋长说的,自己还缺当然没法卖。

手工制品或许可以,但这玩意往往重量轻体积大不利运输,而且售价还低。

千辛万苦的冒着生命危险运一回,换来的钱只怕还不够给贿赂,这不就做赔本生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