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一叶障目】(第2/3页)

年轻官员陷入沉思之中。

他对裴越非常警惕,甚至有几分畏惧,却不同于陈象贤之流畏惧于对方的权势,而是如韩清端所言,担心这个年轻权贵会成为其先祖裴元一样的权臣。

然而裴元在战场上杀伐决断,面对复杂的朝争却能温和行事,忠心耿耿无可指摘。

裴越却不同,纵观他历次出手就知道此人心狠手辣,信奉的是顺我者昌之类的准则。这种人只要爬到高处,危险程度要远远胜过裴元,最重要的是他实在太年轻了。

韩清端悠悠叹道:“武夫误国,青史可鉴。”

年轻官员盯着他的双眼,神情凝重地问道:“这是你的看法,还是韩学士的担忧?”

韩清端应道:“大兄极少夸赞旁人,却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吴存仁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年轻官员名叫吴存仁,今年二十七岁,开平二年殿试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三年未满便擢为翰林检讨。他出身于渝州万宁府,家世并不显赫,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乃当朝左执政莫蒿礼的关门弟子,且非科举场上的座师和学生那种关系,而是正经拜师的文道传人。

望着韩清端诚恳的目光,吴存仁平静地说道:“韩学士谬赞,下官愧不敢当。”

韩清端不急不躁,徐徐说道:“存仁贤弟,你我总不能坐视国朝出现一位无人能制的权臣。”

吴存仁满含深意地问道:“裴越大势已成,如之奈何?”

韩清端轻笑道:“藏锋卫实力强悍,聚在一起便是一柄削铁如泥的神剑,可要是将这支骑兵打散开来,让这些星火落于大梁百万军中,反而能更大地提升所有军伍的战力。当然,对于练出这支精兵的中山侯,朝廷不能无视他的功劳,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荣耀。”

吴存仁心领神会地说道:“赏其爵,虚其职。”

韩清端面露激赏,颔首道:“不错。”

吴存仁心中清楚,今日两人的谈话不仅代表他们各自的立场和看法,更重要的是彼此身后的大人物想借他们的口达成一致。

他身后自然是那位历四朝而不倒的左执政莫蒿礼,韩清端身后应是翰林学士韩公端,传言中永州庐陵韩氏的下任族长。

虽然翰林学士的品阶仅与六部尚书相同,看似没有和东府执政平起平坐的资格,但是吴存仁心里清楚,韩公端是陛下看重的股肱之臣,将来必然会入东府。

沉默片刻之后,吴存仁话锋一转道:“想要杜绝兄长的担忧,仅仅这样还不够。拆散藏锋卫只是对裴越釜底抽薪,可是军中像裴越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以后也还会出现。”

这便是要谈条件了。

韩清端心中振奋,面带微笑地说道:“请贤弟赐教。”

吴存仁缓缓道:“五军都督府。”

这个衙门看似不显眼,且主官容易受夹板气,但是它掌握着大梁百万大军的粮草军械供给,兵部反而变成一个负责监督稽查的清水衙门。当年林清源想要将五军都督府的职能移交兵部,直到去世时依然没有做成,可见此处对于大梁武勋集团的重要性。

韩清端似乎早有意料,不疾不徐地说道:“如今裴越如日中天,想要拆解他的藏锋卫难度极大。”

吴存仁沉吟道:“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韩清端微微一笑,轻声道:“等那个时机到来之后,五军都督府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吴存仁应道:“驱虎吞狼,一石二鸟。”

“知我者贤弟也。”韩清端心情畅快,虽然他知道那个时机很难出现,但是能够得到吴存仁的认可,后续便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沉稳地说道:“此事心急不得,你我还需从长计议。”

两人接下来便谈论起风花雪月,待那一坛玉壶春饮尽,吴存仁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