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钢铁霸主(第2/4页)

而当时甚至算是一份难求的民用铁,在现在看来完全就是失败品,谁家铁匠要是折腾出那种货色,甚至要被问责。

所以汉帝国已经完全能算是一个现阶段的钢铁霸主,它所使用的铁器质量冠绝全球,就算是民铁锅所用的钢铁,其质量也要超过很多国家的军用铁器。

把这样的高品质铁锅输送到别的国家,虽然不怕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捣鼓出相对应的技术,但多少也算是有点风险。

没必要那么高,用低一次技术改良时代的铁来制造铁锅就差不多了。

于是刘备认可了甄俨的想法,决定在钢铁锻造部门专门设置一个对外出口机构,这个机构所生产的一切铁制品全部都用铁锅技术的最低配置,一点都不带进阶的。

用这种铁锅出口,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还能获得更高频率的订单。

正如甄俨所说,那帮家伙又没用过最好的铁锅,怎么知道最优质的铁锅是什么样子的?

给他们用就不错了!

至于蜀锦,那当然无所谓。

据刘备所知,蜀锦这东西似乎很早就传到了罗马,当年凯撒好像还穿过蜀锦织就的衣服,在当时的罗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促使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进一步交往。

只不过两国的距离确实很远,陆路交通不便,海上交通又限于技术原因,很难达成长期稳定的联系,所以罗马的统治者们应该很想要足够的丝绸,却难以得到。

刘备想着如果能够搞出一条稳定的海上贸易线路,把足够多的丝绸锦缎运送到中东、东欧地区,进一步贩售到中欧、西欧,那这笔生意能获取的利润也就太高了。

而且尽可能的,刘备不想要中间商。

这笔钱应该让汉帝国独自赚取,中间商什么除了赚差价,也没什么意义,还容易把贸易路线给搞崩掉。

所以刘备想着要趁早捣鼓出大汉的远洋商船队,培养汉帝国的远洋商贸基因,争取让人们知道黄金航线是真的可以给他们带来黄金的。

于是刘备同样允许丝绸和蜀锦方面的外贸生意,并且要求刘晔亲自牵头,去一趟交州日南郡,和法正那边协商一下,再去看看关羽那边的进度,尖底海船是否已经搞出来。

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的筹备一支远洋商船队,携带各种汉帝国的特产商品前往传说中的大秦国,找大秦国做直接的商贸往来,或许可以赚取高额利润。

另外,还应该以日南郡为基地,积极向南方、西方的海域展开探索,寻找有人居住的地方,寻找适合人居住的地方,探索陌生的政权国家,并争取与他们建立稳定的联系。

这样做并非是单纯的为了赚钱,是开拓眼界寻找殖民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通货紧缩的提前准备。

第三帝国的发展障碍随着度田法令的成功推动,已经基本扫清了,剩下的小猫两三只已经无法威胁全局,大建设大发展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随着刘备大笔大笔的砸钱在农庄的建设和荒地开垦之中,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于三十年,都会是汉帝国的农业生产大爆发时代,人口会增多,粮食产量会大大增长,汉帝国的物质财富会节节攀升。

而到那个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就会出现了。

通货紧缩。

汉帝国是一个缺少贵重金属的国家,这一点,刘备并不陌生。

汉帝国缺少黄金,缺少白银,甚至连铜这种低价值的等价物都比较缺乏,甚至因为传统的厚葬观念,本就缺少的贵重金属还要被带到地下埋藏起来。

经济水平较低的时候,本国矿藏足以应付局面,一旦经济发展起来,通货紧缩就是大概率现象。

未来几十年,随着农业生产的大爆发,刘备想要维持的货币经济必然会面临缺少金属矿藏的困境,钱越来越值钱,货物越来越不值钱,这样的情况对于经济发展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