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刘备开始改革(第2/4页)

如太尉府的西曹、东曹、户曹、奏曹、金曹等等,都有本身的职能责任,也有相关官员,只是在办事的时候受到尚书台的制约,且太尉本人不具备对诸曹的实际节制权力。

职能具备,班子具备,人员齐整,只是领头的没有节制权力,部下们实际上不受顶头上司的指挥,节制权力往往在皇帝直属的尚书台。

所以虽然尚书台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但是这些职能部门还是实际存在的,三公的体面还是有的。

而在刘备的改革计划之中,司徒司空和太尉这三公,只有他们自己,没有其他职能部门了。

他们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高官厚爵,享有十分丰富的财政支持,也仅此而已。

刘备对于三公的面子工程并没有支付任何费用的打算,他们的所有部下和职能机构都将根据不同的属性裁撤、人员合并到八部之中,充实八部的机构人员。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等九卿,刘备也打算对他们进行一番调整。

太常所负责的职责主要属于礼部和学部的范畴,所以太常这个职位的所有属官和全部职能都会合并到礼部和学部之中。

光禄勋和卫尉主要负责宫廷护卫,是保护皇帝本人安全的职责,顺带着光禄卿还有一点培养后备官员、结交贵族子弟的意思,这个权限比较敏感,所以刘备也决定将他们的职权拆分。

宫廷护卫方面,所有的护卫职权将统一设置禁卫军来执掌,禁卫军将以虎卫军为核心进行扩编,平时护卫皇帝、皇宫。

特殊时期,比如皇帝御驾亲征的时候,也需要和皇帝一起出征,再比如需要激励士气的时候,禁卫军也可以代表皇帝出征。

而光禄勋本人的培养后备官员的职能,将被收归吏部,不再由光禄勋执掌。

光禄勋和卫尉的全部属官一并裁撤,只剩下这两个职位本身,除了荣耀和官俸,什么也不会剩下。

太仆有点工部大总管的意思,曾经还负责养马,后来职权越来越模糊,刘备决定把太仆的职权全部收归工部,太仆也只剩下他自己。

廷尉所掌握的职权自然而然也被刘备合并到法部之中,所有属官全部裁撤,只剩下他自己。

至于大鸿胪这个职位,刘备是决定保留的。

礼部有一部分大鸿胪的职权,但是大鸿胪还专门负责了对外事务,尤其是眼下,这个大鸿胪由董卓担当,专司向西域开拓,是大汉第三帝国未来的一个重要国策。

所以刘备就打算把大鸿胪当外交部来用,其对内的职权转移给礼部,对外的职权保留给大鸿胪。

宗正就不用说了,也予以保留,这个是专门针对皇家、皇族、汉室宗亲的管理职位,刘备准备在此之后对汉室宗亲群体进行一波操作,宗正这个职位很重要,职权予以保留。

大司农更简单,所有职权合并到户部和农部,全部属官裁撤,只剩下他自己。

还有少府,因为把控的是皇帝私人的钱袋子,在特殊时期是有重大作用的,所以刘备决定保留少府,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而且在新的时期,刘备决定把宦官、宫女、中央大厨房的管理权限也交给少府,使得少府成为正儿八经的皇家大管家,管理一切宫廷内部的日常生活事务。

只不过在涉及到内宫的具体操作上,少府需要向皇后请示,得到皇后的许可之后才能操作。

于是,大汉第三帝国的三公九卿,只有大鸿胪、宗正和少府予以保留职权,依旧行使部分或者全部的权力,其余九个职位只剩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属官和职权,纯粹是荣耀、吉祥物。

当然,俸禄照给,福利照给,属于只拿钱不干事的荣耀职位,专门用来给老官员养老,对于一些已经没有雄心壮志、只想混吃等死的人来说,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