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大将军府(第2/3页)

他为人沉默寡言,但是知识水平非常不错,他曾在家中学习和军队相关的事务,对行军征战之类的事情颇有自己的看法,与刘备谈论这些事情,讲的头头是道。

他非常喜欢刘备编纂的《练兵操典》,向刘备请求这本书,细细研读,然后为这本书做了注解,他写的注解内容在刘备看来都很有些符合时代特征的益处。

于是刘备很欣赏高顺,将大将军司马的职位交给他,让他辅助自己对军队进行训练和管理。

接着是两名六百石的大将军从事中郎,主掌参谋议论,相当于大将军本人的高参,对于这两个职位,刘备把徐州名士张昭、张纮两人安顿于其中,任命他们做自己的高参。

张昭和张纮抵达雒阳之后,刘备找他们做了一番谈论,向他们咨询关于天下人心向背的问题,两人的回答都很中肯,不单单说了一些大道理,还说了一些很实际的东西。

比如军队对人心向背的重要影响力,还有袁氏逆贼必然不能获胜的缘由之类的,言辞之间都透露出了对刘备获得最终胜利的浓烈信任感,意图使刘备增强对自己的自信。

除此之外,这两人也有真才实学,对当前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刘备在朝堂上的一些政治上的做法和军事上的做法进行了点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感受到他们的诚意,以及敢于进言的作风,刘备决定把这两个职位交给他们两人。

接着是大将军主簿,六百石的职位,作为大将军本人的大秘,重要的亲信,某种意义上也是大将军的代言人。

这个职位,刘备交给了此前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程立。

程立最初抵达雒阳的时候,和赵云等人一样,都对刘备辟召他感到疑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能和刘备这样的大人物产生联络的渠道。

然后刘备使用传统技能,告诉程立他做的梦。

他说自己做梦梦见自己登上泰山,在泰山之巅,有一人身着白衣,捧着太阳献给他,让他一口吞下了太阳,吞下太阳之后他问这个人叫什么名字,这个人说自己是东郡人程立。

苏醒之后,刘备十分惊异,派人寻访,果然在东郡找到了程立,正应了梦中的那些事情,于是相信程立是自己的应梦贤臣。

程立对此大感惊异,对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他不太想相信,但是刘备这样的人,怎么会和他开玩笑呢?

所以他只能认为自己真的是刘备的应梦贤臣,是天意注定要来辅佐刘备的。

他非常高兴,随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告诉刘备自己一路走来打听到的关于袁绍、袁术的消息,向刘备献策对付袁绍、袁术。

于是刘备决定任命程立做自己的主簿,亲近自己,为近臣。

剩下的人则基本上都是大将军掾、大将军令史和大将军舍人,各有各的执掌责任。

而想要从事武职的,或者就是为了从事武职而来的,比如张郃、史涣、赵云等人,都以大将军掾的身份进入了军队里。

对于刘备的安排,府中人员基本上没什么看法。

大将军府里的人们充实了之后,刘备又把不断抵达的凉州门生故吏们安排到三辅、雒阳地区的基层岗位上办事,然后开始在三辅地区推动集体农庄政策,准备恢复三辅之地往日的农业荣光。

这些门生故吏们都是刘备一手培养、扶植起来的,遵循着二重君主的潜规则,他们奉行着刘备的意志,将凉州模式在三辅之地推广。

就算三辅之地的农业荣光不能全部恢复,也要稍微恢复一部分,在三辅地区开始屯田屯粮,为今后可能有的大规模战事做准备。

打仗需要粮食,需要很多很多的粮食,而雒阳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过河东危机和雒阳事变之后,已经被摧残的有些严重了,眼下之所以还能勉强支撑,是刘备从凉州、三辅之地运输粮食到雒阳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