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郑玄要走(第2/2页)

好在对于郑玄提出的继任者卢植,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接受并且认可的,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还是声望,卢植都具备接替郑玄地位的资格。

尤其在部分人看来,卢植的亲传弟子刘备也是他的一个极大的加分项,有了如今深受皇帝宠幸的刘备的帮衬和支持,卢植一定能带领古文学派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于是就在郑玄的注视下,古文学派高层统一了意见,愿意接受卢植在接下来的指引和领导。

他们愿意接受卢植在这件事情上所将要扮演的角色。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袁隗一个人回到家中,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思虑良久,他把在朝中担任太仆之职的家族主脉嫡长子继承人袁基喊了过来。

“叔父找我有何事?”

袁基很快带着一身疲惫来到了袁隗面前。

袁隗见他脸上掩饰不住的疲惫之色,便问道:“士纪,你很疲累吗?”

“尚且还能支撑。”

袁基揉了揉额头,苦笑道:“为皇甫嵩督建军器实在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偏偏职责所在,无法回避,这些日子天天盯着那群工匠,不敢有丝毫闪失,否则旁人的弹劾奏表立刻就来。”

东汉的太仆与西汉的太仆不太一样。

除了保留车府、未央等部门以主管皇帝车马的工作之外,其余诸厩和西北六郡的牧师官都已经不再是太仆负责的范围,等于太仆不再负责朝廷的马政工作。

与此相对的,西汉时由少府负责的考工在东汉归太仆主管,其职务是制作弓弩刀甲等兵器,还主织绶及诸杂工,成为中央军军械的制造者和提供者。

此番皇甫嵩北征并州和南匈奴叛军,所需要的军械全都由太仆袁基负责提供。

因为动兵数量巨大,且此前中央军连续数次作战,导致军械库严重空虚,袁基不得不亲自监督工匠们加班加点赶制军械,以满足皇甫嵩的需求。

这个职位也挺惹人注目的,尤其在党争的大背景下,今文学派官僚们非常在意皇甫嵩的北征,对于他的后勤也是非常关注,绝不允许后勤出岔子。

于是袁基负责的工作也被重点监督,想动点手脚搞点事情都办不到。

袁基也是挺无奈的。

袁隗对此没什么太多的看法,点了点头,就招呼袁基坐下,给他倒了一杯水,让他喘口气。

等袁基喝了水,袁隗才拉开了话匣子。

“郑公,打算辞官回乡归隐。”

“郑公?”

袁基一愣:“为什么?郑公还不到六十岁,为何辞官?近来也没有什么需要郑公辞官的事情吧?这是怎么回事?”

“郑公说他太累了,他不喜欢雒阳,也不想在雒阳终老,想要回家乡,于是决定辞官,怎么劝都不听,心意已决。”

袁隗叹了口气,缓缓道:“然后,郑公推荐了卢子干担当他原先的位置,等同于接下来,咱们就要听从卢子干的指挥了。”

袁基听后,思考了一会儿,面露不满之色。

“郑玄虽然没有很高的出身,但是名望极高,天下皆知,听从他的号令,勉强还说的过去,卢子干名望、出身、资历皆不如叔父,凭什么让我袁氏听他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