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江东猛虎(第2/3页)

此番雒阳民谣唱响全城之后,刘备意识到这是今文学派发起战争了,战争的号角吹响了。

作为战士,刘备立刻意识到了情况的严峻性,并且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快感。

在高层会议上,代表卢植参加会议的刘备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在一群大佬讨论来讨论去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的时候,由郑玄向刘备发问,刘备才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很明显是今文学派能做出来的事情,想要捧杀老师,让老师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军中不受欢迎的人,由此动摇我们在军中的地位和威望,他们瞄准的是我们的军权,这种行为非常恶劣。

他们试图通过攻击老师,将老师孤立,让我们和朝中其他善于用兵的官员之间出现龃龉,他们则能趁虚而入,与之交好,从而达成某种意义上的联合,进而通过军功压倒我们。

老师担任天下唯一一位州牧,此时正是天下瞩目的关头,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恶劣谣言,老师都是首当其冲,而冀州牧在任期间的功绩又是老师返回雒阳出任三公的重要依仗,不能有失。

所以我建议,我们应当主动出击,不能被动应付,应当主动向皇甫嵩或者朱儁那边递话,传达我们的意思,就算不能取得好的结果,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无意于他们对立。”

刘备提出来的这种看法得到了学派的广泛认同。

服虔、马日磾和蔡邕等人都非常认同刘备的看法。

然后他们也得出了和今文学派差不多的观点,即身为江东人的朱儁比身为凉州人的皇甫嵩更值得拉拢。

倒也有人提出了拉拢朱儁和他麾下的江东武人团体需要一些投名状,需要一些政治资源,可古文学派的政治资源本就没有今文学派那么丰厚,现在还要拿出来分给他们,这却如何是好?

对于这一点,袁隗倒是意外的看得很开。

“若是让杨氏和朱儁联手,于我而言难道不是最坏的局面吗?遇事还是要看的长远一些,一时的好处和长远的好处,诸位应该看得比我这种老朽更加透彻一些,古文学派好不容易走到今日,难道诸位想要回到过去吗?”

袁隗的这句话对整个会议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便是对领袖郑玄的询问。

只要郑玄点了头,大家就可以放手去办事了。

郑玄又能有什么看法呢?

这一切本就不是他所擅长的,眼睁睁看着大家伙儿从学者转型为政客,他除了悲哀,还是悲哀。

然后点头。

郑玄点头之后,古文学派就决定要和朱儁接触了。

但是正如今文学派和凉州人及其余边地武人的关系不好一样,古文学派对纯粹的武人也不是很友好,只是卢植这位大儒和刘备这位小儒恰巧会用兵。

对于军功和武人,古文学派在人脉上确实不怎么宽广,主要依靠的就是卢植和刘备,以及通过他们拥有的军队关系。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还真的较为被动。

尤其当卢植不在场的时候。

思虑片刻,郑玄习惯性的看向了刘备。

“玄德,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刘备行礼。

“好办法不敢说,但是我与钱塘侯部下孙坚颇有来往,或许可以通过他与钱塘侯见一面,探一探钱塘侯的口风。”

一群文斗派大佬对于这些事情还真没有卢植刘备师徒那么在行,现在卢植不在,能发力的也就只有同样很善于武斗的刘备了。

卢植离开之后,刘备在古文学派的发言权虽然不能和卢植相提并论,但是出于对卢植的尊重和对刘备本人功劳的尊重,他说话,领导层也绝对不会无视。

郑玄沉默片刻,便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刘备。

“那玄德,子干不在,这件事情就多多仰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