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少壮派领袖(第2/3页)

杨赐连演都不演了,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

“弟子也觉得杨氏实在是太过分了,什么都不说,上来就要诛杀老师和弟子,弟子死不足惜,老师海内大儒,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杨赐居然也要对老师下杀手,如此一来,弟子又如何能坐视不理呢?”

完美的理由,完美的借口。

就算有人告诉他们刘备煽动古文学派的士子们搞事情,又能如何?

弟子为了老师冲冠一怒,多么合理的理由!

所以刘备这样说,包括郑玄在内的大佬们都没什么办法。

卢植也长叹一声,连连摇头——他和杨彪的私人关系其实挺不错的,连带着刘备也曾得到杨彪的夸奖。

那首传遍雒阳街头巷尾的《访杨文先不遇》正是这段友情的永恒见证。

可谁曾想到不过一年时间,风云突变,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两个原本并不明确的学术概念骤然化为政治实体,展开了惨烈的对攻,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了泾渭分明、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这一切变得太快,别说卢植了,杨彪也没有反应过来。

要诛杀卢植和刘备的,是杨彪的父亲,是弘农杨氏的族长,也是今文学派的领袖,他无法抗拒。

而卢植是他的好友,刘备是他欣赏的晚辈。

尊敬的至亲的父亲要诛杀他的好友和晚辈。

他的好友和欣赏的晚辈也会为此全力反击。

他夹在其中,很有些迷茫和痛苦。

可是时代的潮流一旦卷起,个人的作用就有些微乎其微了,更何况杨彪从来也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只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人罢了。

所以后面他也看穿了,看淡了,认了。

一个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和时代大潮相提并论呢?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

所以,子干,对不住了。

而对古文学派的上层领导者们来说,刘备的“躺平”也意味着他们对局势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控制。

更别说之后还发生了数百名年轻士子集体请愿的事情。

年轻士子们要求坚决保卫卢植和刘备,坚决保卫古文学派的领军人物,绝不认输,绝不低头,一定要让今文学派那群卑鄙的肮脏的小丑付出代价。

对此,古文学派的大佬们还是希望可以稍微控制一下局势的,于是亲自出面,希望可以让年轻韭菜们多少冷静一点。

结果并不好。

郑玄出面要求大家冷静对待此事的时候,年轻士人们坚决不能认同。

“彼等对我学派如此污蔑,吾辈如何能够坐视不理?郑公难道能够接受彼等之污蔑吗?”

郑玄无言以对。

服虔出面希望大家冷静的时候,年轻士人们也不能认同。

“今文老贼狼子野心,屠刀已经架在了吾等的脖子上,难道吾等要引颈受戮吗?”

服虔无言以对。

卢植出面希望大家可以冷静对待此事的时候,年轻士子们更加愤怒了。

“难道吾等要眼睁睁看着卢公为其所害吗?吾等誓死保卫卢公!吾等誓死保卫学派!誓与其斗争到底!!”

刘备的斗争思想很好的浸润了古文学派的基层,因为他曾说过,古文学派有今日,都是因为勇敢的斗争,没有勇敢的斗争,就没有今日的局面。

所以,斗争!

但是对于高层来说,这种情况就很让他们为难了。

我们没打算和他们鱼死网破啊!

这个事情完全可以内部协调一下再看看情况的呀!慢慢来呀!

你们直接上来就要和他们撕破脸皮对着干,还要把他们全部掀翻,我们怕的呀!

古文学派的上层实际上已经在心理上完成了阀阅家族化,甚至一部分人的屁股已经坐在了阀阅家族层面,事实上和广大出身寒微的年轻士人们分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