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节 刀斧加颈,“大义”何存(第2/3页)

谁都知道练国事是冯紫英最忠实也是最亲密的密友,冯紫英的态度,从他这里就能略窥一斑。

“自强公,诸公,这不是紫英能不能答应的问题,谁在面对这么多刀枪的时候,还有说话的权力么?”练国事环顾四周,“那些大头兵能听你解释和劝说么?”

“可是紫英在这些武人心目中极有威信,很多人都是紫英在当兵部侍郎和在陕西、辽东打仗时一手提拔起来的,……”韩爌反驳。

“虞臣说的没错,紫英应该可以制止这些人,他做得到!”李邦华也帮腔。

原本对冯紫英政策反对最为激烈的南北两方领头人物这个时候不约而同地表明了态度,都认为冯紫英有这个能力驾驭住军队。

“呵呵,虞臣公,孟暗公,换了其他事情,或者说在其他情形下,紫英肯定能够压制住这些武人,但是现在,这些武人都走到了这一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们内阁,或者说不相信我们这些文臣了,没听见他们一直在叫嚷说朝廷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么?他们就认定朝廷宁肯裁军都不愿意用他们去打蒙古,说打蒙古阵亡几十万还得给抚恤,而裁掉几十万,连安家费都可以分成几年给,你们觉得这种情形下,他们会相信某一个人几句话么?”

练国事语气很平静,“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喊出要让紫英当皇帝的唯一原因吧?因为紫英和我们一样是士人出身的文臣,虽然原来提拔过他们,对他们有恩,但是紫英的身份仍然是士人文臣,纵然观点有所差异,但是最终还是一体的,他们不蠢,所以才会非要推紫英当皇帝,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紫英当了皇帝,才可能改变立场,才会站在不一样的角度来替他们这些武人考虑,……”

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犀利而又深刻,毫不留情地剥开了这里边最真实的内涵,事实上在座的人又有谁不明白这个道理,起码重臣都明白。

冯紫英现在身份是士人文臣,所以再怎么都不可能背离这个群体,只有让其失去士人文臣这个身份,变成皇帝,才会站在最高点来考虑武人的想法和利益。

现在的宣顺帝实际上是丧失了这个权力和威望,所以才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这也是武人们只能选择更替王朝这一步,否则他们就真的只能乱杀一通,彻底回到南北朝和五代十国那个武夫当国的混乱时代去了。

“这是谁替他们出的主意?”孙居相咬牙切齿。

“谁知道?天下人聪明的可不少,想要火中取栗的也不少。”练国事淡淡地道。

“不是王子腾,就是牛继宗!”立即有人道。

“没准儿就是六吉公。”还有人藏在人堆中突然冒出来一句。

众皆哗然。

还别说牛王二人大有可能,灰溜溜下台现在还在京城里恋栈不去的顾秉谦亦有可能。

牛王二人一直希望恢复武人的地位,而顾秉谦是不甘心就这样狼狈回乡,只有重新颠覆这个朝局,他们才能有机会。

而建立新朝就是最好最彻底的手段。

“那你的意思是紫英可能不得不……”柴恪沉默许久,才问道。

“子舒兄,这个问题你不该问我,问我也没有答案,紫英的性格,我们都很难判断,但紫英也有一大家子人,这些武人现在走到这一步,恐怕已经没有退路了,若是不遂他们之意,只怕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练国事摇摇头。

所有人现在都不得不考虑要面对这个现实了。

练国事说的没错,现在进京这帮人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必须要达到他们的意愿目的,让冯紫英登基为帝,然后赦免他们的罪过,再利用冯紫英在裁军和对蒙古征伐政策上的分歧,推动对蒙古一战,避免裁军。

这样他们才能对留在各地驻守的兄弟们有所交代,否则只赦免了他们,而留在各地的兄弟们照样被裁掉,那一样会酿成大乱,也失去了来京城这一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