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节 入京,逼近(第2/2页)

她知道本来自己不该参与这些事情,丈夫的核心幕僚掌握的都绝对机密之事,就连练国事这等人都未必清楚,但她的确相当担心,尤其是在父亲调回京中担任通政使之后,经常和她提起一些事儿,就更让她心忧了。

现在沈家已经牢牢和冯家绑定,父亲调回朝中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丈夫的缘故,虽说通政使也是正三品重臣,但这就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职责,算不上清贵,但起码也算是入朝为朝官了。

沈家要说也是苏州的名门望族,现在父亲出任通政使,弟弟观政结束,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去兵部,却去了地方。

据说还是丈夫的建议,也算是为日后更好的发展打基础,去了山东担任东平州的知州,距离丈夫的老家很近,也算能得到一些照拂。

沈宜修还有几个弟弟,除了沈自征是同胞兄弟外,沈自炳、沈自然、沈自騆都是历史上号称沈氏八龙中的人物。

沈自炳也已经考中了进士,而沈自然和沈自騆也都考中了举人,正在备战下一科的春闱大比。

可以说沈家一门多杰,虽然和冯紫英无法比,但是沈家和冯家捆绑在一起,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是其父沈珫原来是觉得自己女儿嫁了一个好丈夫,但现在却也觉得是需要提醒一下女婿,莫要风头太过,过犹不及了。

尤其是这武人突然暴动,各路举兵入朝,虽然沈珫只是一个通政使,决定不了什么,但是也知道这里边蕴藏着莫大的风险和杀机,而自己这个女婿绝非善于之辈,要说“因病”对这些一无所知,他是绝对不信的。

所以他也是悄悄提醒自己女儿,让女儿带话给女婿,小心使得万年船。

“哦?”汪文言曾经问过冯紫英,万一家中主母问及一些问题,该如何回答,冯紫英也想过可能沈宜修和薛宝钗都可能问及,黛玉可能性很小,至于其他妾室,也没有这个胆量,如果是沈薛林三女问及,冯紫英给汪文言的回答是酌情说一些不涉及太隐秘阴暗的东西可以。

“是说边镇军闹事的事情吧?”冯紫英笑了笑,“放心吧,这其实就是武人和朝中文臣们的博弈,谁心态更好,就能赢得更好的条件,有为夫在,出不了大事儿。”

出不了大事儿,但小事就难免了。

大小怎么分,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