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节 入京,兵部(第2/3页)

若是到了兵部,日后和吏部、户部、通政司、五军都督府这些部门打交道就多了去了。

这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遇上不顺眼或者没人脉的,一件事儿半天就能办的可以给你拖上三五日,而且还有理有据,让你发作不得。

细节决定成败,冯紫英前世也是官员出身,自然明白这大周朝的繁文絮节各种过场更是吓人,但现在自己还不得不适应。

一路点头哈腰,含笑握手,抚肩把臂,林林总总不下十来拨人,冯紫英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也成为这京师城里行走的社交牛人了,几乎人人都认识自己,自己好像也大多都有印象,见了面至少大概知晓人家姓什么,在哪个部门,但是要说人家的字或者号,那就真不行了。

不过这也足够了,一句某大人就能让人家喜笑颜开,没见才从陕西回来的小冯修撰居然知道自己姓什么,也知道自己职位,这就相当难得了。

终于遇到一个值得驻足的熟人,柴恪,冯紫英也主动迎上,好生寒暄起来。

“总算是回来了,去陕西我是最放心的,但也没想到你才一年半年都不到就把陕西摆平了,诸公都有些惊喜啊。”柴恪拉着冯紫英的手,一阵唏嘘,“只不过你也留有后患,怎么乱军都渡河入晋了,现在晋南之乱就是陕西乱军为首,……”

“柴公,这能怨我么?”冯紫英连连摇头,“我入陕时,陕西早就乱成一锅粥,不,应该是两锅粥了,陕北三府是一锅,西安府东部是一锅,我也没三头六臂,还在平定陕北三府时,西安府那边乱军就已经渡河入晋了,我就是飞也飞不过去啊,最起码我还逼着潼关卫军渡河把蒲州和河东都转运盐使司给守住了吧?换了别人,谁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蠢事儿?”

潼关卫军守住了蒲州,总算是为晋西南一片混乱中留住了一方净土,无论是陕西还是河南军队要过去增援,都可以依托蒲州为支点,这一点张怀昌和李三才都赞不绝口,直言冯紫英有大局意识,堪为楷模。

“但现在山西局面很严峻,你不知道么?丰州白莲和土默特人已经联手纵兵寇边,察哈尔人也开始蠢蠢欲动,所以我这会子就不和你多说了,你赶紧去文渊阁那边,诸公可能都还等着你,看来你马上就得要进入角色才行。”

柴恪摆摆手,也是满脸忧思。

“柴公,看样子我这个兵部侍郎要由虚转实了,那左侍郎谁来?”冯紫英顺口问道。

“稚绳任左侍郎。”柴恪回答道。

“那北线军团谁去担纲?”冯紫英眉头皱起。

“可能是童仲揆,本来朝廷有意让礼卿去,但山西局面现在这样,礼卿恐怕马上就要去山西,统筹协调大同、山西二镇与整个山西卫军体系来应对,就只能让童仲揆来负责北线军团了。”柴恪见冯紫英眉头深锁,“怎么,不放心礼卿还是童仲揆?”

“袁大人出任山西肯定没问题,但童仲揆先前在湖广都司,调任山东都司才多久?”冯紫英迟疑了一下,“我担心他对北方这边的军队不熟悉,尤其是北线军团来源复杂,既有蓟镇军,也有京营诸营,还有一部分北直卫军,他一直在南方,未必能把这帮人捏合得起来啊。”

“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现在朝中无人可用,总不能让陈敬轩去吧?”柴恪也觉得棘手,“要不,曹文诏?”

“曹文诏不合适,北线军团本来就是蓟辽的预备军团,若是辽东有事,曹文诏能大公无私,可他手底下的将士呢?”冯紫英摇头,“算了,也只能先让童仲揆先去了,但愿他能尽快熟悉。”

和柴恪道了别,冯紫英才直奔文渊阁。

进去的时候,堂中诸公都在,还有张怀昌和黄汝良,见见到冯紫英进来,都招呼冯紫英入座。